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权倾大宋 > 分节阅读 318

分节阅读 318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枢密直学士蔡易,兼差知制诰,自然会全力支持,想想王秀的人脉,他不由地一阵发寒,张启元和王秀有隙实为不智,但他们到底怎么回事他现在还不太清楚。

似乎,韩肖胄有点心虚,好像是走了不臭棋啊

却说,李纲也在犯难,张启元说的很有道理,当年王秀力排众议,从法理层面承认女真人占领河东、河北,并承诺不支持居民反抗女真人,他们也从形势角度考虑,给予王秀支持。却没有想到,女真人太无耻了,抓住这个借口肆意抄掠,应该是他们也违背诺言,但国与国之间征战,诺言又值几个钱

想到临行时王秀的话,支援河北河东义军,是朝廷分内事,明面上南北盟约,用到的时候是珍宝,用不着就是擦屁股纸,要尽量给予义军支持,能暗中进行自然好,不能的也不用怕。反正,邦交就是实力决定一切,女真人抓不住这个借口,也会抓其它借口,一切都要看有利朝廷发展角度,你打你的,我的,到算账时候再说。

“伯记,你看如何是好”许翰见李纲不言不语,他有点拿不准了。

李纲稍加沉吟,断然道:“朝廷兵马名目繁多,官爵赏赐太懒,是到了不革新不行的程度,王文实建议新军制,是两府共同决议。但是,该支持义军就支持,不要怕被虏人看到,他们既要解决契丹西北残部,又要弹压内部反抗,一两年内根本无力大举南下。”

张启元切牙一笑,李纲对王秀的支持力度,让他有种无力感,李纲是又臭又硬不假,但人家做事不违大公,支持军制革新是必然,连他也认为军制不改,是在太不像话,一些军人滥冒战功,出现大夫队,郎将部。

王渊对王秀提议的新军制,实在有点不感冒,他已经是承宣使,宣抚司都统制,再向上就是三衙加节度使,没有必要再看三衙变四衙,不免撇嘴道:“王相公也真是,殿前司划出三衙,新三衙是马步水三军,殿前司怎么办还非得添上枢密院都参军司。”

张启元冷冷一笑,一个武夫懂个屁,根本看不到王秀谋划精妙,如果不是立场不同,他几乎要对王秀拍案叫绝。

“好了,还是说说防秋吧怎么打。”李纲不悦地看了眼王渊,因为他和王秀是文官。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第五七四章权知杭州军州事19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相公放心,末将绝不放虏人来去自如。”王渊毫不在意质问,只要金军不集中三万之上的马军,他有自信各处驻泊兵马能坚守防线。

多年来,金军主力并没有投入太多。每次南下,也只有数千女真族马军,外加番汉军两三万,战斗力并不是很强。但是,作为有韬略的大将,他狂傲不羁不假,却并不固步自封,尤其在军事上并不自大,明白女真族骑兵集结万人之上,那是非常难对付的,要出动三万女真马军,绝对是一场战略进攻。

当年的洛阳大战,号称击溃金军六万铁骑,但大家心里都明白,粘罕投入的马军不超过四万,还要面对宋军两个方向。也只有王秀在京东的狙击,让金军东路兵马伤到了筋骨,那也只是杀伤大量的杂牌军,战死女真骑兵不过数千。

李纲对王渊很有信心,同样对韩世忠、高平等人放心,他中气十足地道:“很好,各军城好生备战,不得有任何马虎,违令者决不轻饶。”

王渊眼皮子一跳,他对宗泽是敬畏有加,对李纲则是有点畏惧。宗泽杀伐果断不假,但一般对吏士非常爱护,甚至有优容,绝不轻易下狠手;李纲则不同,当年在开封就出重拳平乱,杀的三衙将校胆战心惊,刚来就任就雷厉风行,连斩三名违反军纪将校,连他说情也不行,反而被大骂一顿,都统制司所属吏士为之丧胆。

不要说王渊了,连张启元面对强势的李纲,也有种无力感,人家是五位辅政外第一人,要不是追随康王靖难,或许就是六位辅政了对于这等人物,他无论声望还是资历,都是无法抗衡,连王秀也要对他们不断妥协。实在无法正面抗衡。

北方风起云涌,行在暗流涌动时,王秀却在悠然自得,时常去玉泉山书院的建筑工地。

此时,玉泉山书院主体已经初具规模,按照他的要求,分主院区、女斋区、研究院区和辩论堂区。他只要一有闲暇就来。吩咐张陵等人不要藏私,一切并不重要的技术。让那些工匠们学习,也好对全社会普及,很多技术都因为藏私,逐渐在历史长河中失传。

今个是风和日丽,气候凉爽,他邀请李清照及聘请来的几位名士,观看书院建设进度。李清照是美人迟暮不假,但毕竟是才女,是才女就能吸引名士。还是那些特闷骚的著名士人。嗯,名士也是食人间烟火的,不是吗

“女斋长一千九百九十步,宽一千五百步,建有双层讲学楼八座,绣楼十座,单层女舍六百间。有荷池、小榭、兰亭。”一名老工匠喋喋不休地解说。

王秀神色怡静地听完老工匠的唠叨,淡然笑道:“院后池塘边的那座独院小楼,就是李娘子的住所。”

一座座红砖筑成的小楼基座,外面还没有种植花木,看着王秀绘制图纸,听工匠介绍。李清照感到女斋是没有主书院规模宏大,但在巧匠的手下,构造的别样精致、幽静典雅,处处体味出女儿家的幽雅细腻心思。

他能感觉出来王秀对女斋的期望,不由地道:“谢相公美意,妾身无功受禄,如此奢华的住所。实是不能入住。”

“唉,李娘子是女中大贤,理应受之,和靖处士、延平先生以为如何”王秀笑眯眯地道,看着两位中老年儒生。

和靖处士尹焞、字彦明,乃是程颐门下,是有名望的大儒,早年应举策论上有诛元祐诸臣议,他大为气愤,对考官说:“噫,尚可以干禄乎哉。”

他当场把考卷一抛,留下目瞪口呆的考官,转身出了考场,对程颐表示终生不赴进士科,程颐驾鹤西去,他非吊丧问疾不出户,为天下士大夫所敬仰。

延平先生李侗、字愿中,精通河洛之术,讲究静坐。政和七年退居山林,结茅舍于水竹之间,谢绝一切应酬来往,专心研究理学。得到王秀邀请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