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46
高度紧张状态,感到实在是太累了,现在仍然全身疲惫不堪。
“对了,张相公和秦大人在外等候。”徐一拍脑袋道。
“谁,哪个张相公与秦大人”一时间,王秀没有反应过来。他揉了揉太阳穴,猛地想起同签枢密院事张叔夜,嗯,秦桧这厮应该是御史丞了,升官挺快的。
由于他的出现,历史有了大的改变,日前被掳走的多是皇族,还有相当部分大臣留在开封城内,若非及时到来,还会有很多大臣不能幸免,包括张叔夜与秦桧二人。
“来了多久了”
“小半时辰了。”
“胡闹,为何不早早叫醒我。”王秀也顾不得还没有洗刷,急急喝了杯清水迎出去,留下一脸委屈的徐。
“张相公,会之兄,怠慢了。”王秀出了门向二人施礼,他与秦桧倒是故识,却与张叔夜未谋一面。
“学士客气了”
“实操劳,为兄等候也是应该的。”
张叔夜对王秀并不感冒,一个有真本事的人,自然很矜持,尽管王秀声名鹊起,在他眼仍是后起之秀,他自认为手握十万大军,也能冲破金军阻拦进入开封。
但是,今天他却甘心等小半个时辰,在于王秀举兵勤王,在二十余万虏军收复了开封府,无论他怎样琢磨王秀聚兵陈州,也不可否认靖难之功。
秦桧,自然不用说了,那可是老交情了
“昨日在陋舍,听闻大军入城,本想来见实,却因实忙于战事夜宿城头,不好来打扰。这不,一大早把张大人拉来了。”秦桧倒底是老辣,眼看王秀行情见涨、当然在张叔夜面前摆显他和王秀关系。
“有劳二位亲自前来,楼内还有许多昨夜熬了一夜,刚刚睡下的吏士,无法招待二位。”王秀态度很客气。
“侍制哪里话将士们连日辛苦,岂能轻易打搅。”张叔夜也是人领兵,在京东颇有威名,要不是王秀横空出世,诏安宋江的应该是他,只是不知道罢了。
王秀很欣赏张叔夜的率直,但他没心思兜圈子,直白地道“不知张相公有何事”
“历此大难,朝诸公想请实商议,怎样退去虏人,迎归太和官家。”秦桧不等张叔夜说开了口,透出京城官员对王秀的认可,也没办法,谁让人家手里有兵啊这年头有兵有将说话底气才足。
对京城官员的态度,王秀还是很有信心的,他不仅占了勤王救驾的道德顶峰,更是手握数万从尸山血海走过来的将士。能打入开封城,已经便说明他和这些军人们,已早建立了生死与共的关系,只要他一声令下,这些将士很多人,会毫不犹豫的执行命令。
钢刀,在乱世永远充满了魅力你不服还真不行。如今,甚至没人公开指责王秀斩杀折彦质,而此前却是议论纷纷,有人甚至要擒拿王秀。
“会之兄,小弟是率臣,说起来还是张大人的副佐,岂敢与都堂诸公议政。”该谦虚的时候,说些谦虚的话,王秀很明白自己目前该做什么。
张叔夜见王秀与吏士同甘共苦,夜宿城头当值,心下本已经颇为嘉许,又见他谦恭有礼,承认他的枢密院掌院身份,心自然很是舒畅。温声道“侍制节制军务,扭转乾坤,理应和诸公商议大事。”
王秀面如止水,心里却在盘算别的某些事。
秦桧面带微笑,他当然清楚王秀的份量,毫不客气地说,如今王秀可是说一不二的人物,赵宋的兴亡在其一念之间,他是看好王秀的前途,绝对是进入两府的人物,当然要好好维系关系。
“张大人说的是,实,快快收拾,我等去大内面见圣人与监国。”
大内垂拱殿
太子坐在御座,朱琏则坐在御座后的珠帘后,孙傅、张邦昌、张叔夜、秦桧、王秀五人侍立阶下。
王秀隐约看了眼珠帘美人身影,晚没有睡好,眼眶有些发黑,感到很不好受,却不知珠帘后一双秀眸,亦是不停在他的身流连,充满了浓浓地关切。
孙傅又恢复了往昔的风度,他鄙夷地斜了眼张邦昌,慢吞吞地道“殿下,如今虏人退出城外,范琼等逆贼伏诛,他们议立的张相公,为何还有颜面立于这垂拱殿内”
金人前些日子欲立外姓为帝,看宰相张邦昌的懦弱,几次逼着孙傅、张叔夜等人签状,二人是死命抗争,京城重新回到宋军手,孙傅开始向张邦昌发难。
王秀白了眼孙傅,张邦昌最初的态度是惶恐万分,不知如何是好,始终没有做出过于逾越之事。总之,他对张邦昌没什么恶感,反倒有一份善缘,有些事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奈,金军围城之际,张邦昌算是尽了人臣本份,一个老儒而已,至于把人家赶尽杀绝吗张邦昌正在提心吊胆,从昨天他感到孙傅等人肯定会拿他出气,果然不出所料,孙傅分明是将他往死里整,吓的腿脚发软,忙道“太子明鉴,臣岂敢有不臣之心。”“住口。”孙傅指着张邦昌,怒叱道“一派胡言,为何当日你不以死据争,今日反倒是落个干净,真是不知羞耻。”说罢,当庭奏请道“殿下,今日若非大宋洪福齐天,祖宗保佑,便要被这等小人得逞。”
center
...
第四二五章相见
第四二五章相见
王秀见孙傅句句要置张邦昌与死地,不由地对孙傅大有鄙视,昨天面对金人刀斧,你孙傅的大义凛然拿去了吗好像没有啊只知道跪在地哭鼻子。
今天,倒像是满朝武你一人对赵宋忠心耿耿,还真是大义凛然。
他本看不起这般迂腐书生,这会着对孙傅更加瞧不眼,尽管他和孙傅曾经结下善缘,但那不过是利益的捆绑,尤其现在他处于强势地位,更加蔑视这些所谓的能臣。
连日来,张叔夜也被女真人欲立张邦昌,要百官签状逼得是肝火甚旺,对孙傅之言颇为赞同,但他并不认为张邦昌心存不臣,所以也没有落井下石。
秦桧对女真人立张邦昌很不满,但他见王秀不言不语,似乎对孙傅之言颇不以为然。他在心计较一番,手握重兵的王秀态度不明,自己还是少说为妙,毕竟王秀以不同往日,完全可以决定朝大臣的荣辱。
众口句句请赵谌定夺,但一个十岁的小儿有何能耐,他又能定夺什么当然是由朱琏决断。
朱琏见王秀面有不豫之色,似乎对孙傅的言论很不屑,她对朝大臣早完全丧失信心,对王秀有一股说不出来的依赖,拿不准王秀的想法,开口道“侍制以为如何”
众人没有怪朱琏询问王秀,人家都克定靖难的大功,又手握重兵,自然会得到重视,强者是永远收到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