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4
需王秀问事,一切都是井井有条,至于偷盗有可能发生,概率却极小,在激烈的竞争,没人敢拿饭碗子开玩笑,各仓储无不是守卫严密。
“万事兴是大买家,小官人何不。”陆尧经过几个月的磨练,倒是颇为老道。
王秀风淡云轻地一笑,有几分心不在焉地道“寻个地方,先吃杯茶。”
午刚在码头简单吃晚饭,便有沈家的仆人过来,正是跟随沈默在商水的家仆,王秀身份今非昔,又有沈默的友谊,家仆颇为心,对王秀恭敬有加。
用马车载着王秀由陈州门进城,经北婆台寺向西,北过佑神观和法云寺,由云骑桥再向西,便到了国子监和贡院了。
国子监位于朱雀门外龙津桥南,与葆真宫隔街相望,处于太学和贡院之间,初建于艺祖之时,是大宋学术最高行政机构,其分为太学、国子学、算学等,以太学最为昌盛,也最受士人重视,甚至一些贵族士子,也舍弃国子学去太学,只因太学舍,舍生魁首和进士及第第一并列,绝对吸引人眼球。
而国子学是从七品下以武职事官子弟皆可入学,但这些官员子弟仅是挂名,平时很少有人坐监读书。
国子监和贡院仅一墙之隔的便利,使各军州赴考贡举人喜欢把监舍作为歇脚之处,嗣后逐年扩建增修,颇有规模,王秀住在这里。
...
第107章白矾楼
开封城内条件好的客栈花费很高,这年头富人多是不假,但穷人也不少,即便资人家子弟也因背井离乡的,很多人都过着紧巴巴的日子,一些人甚至做起谋生手段。国子监仅收取象征性的费用,可以在监舍住下,住宿条件虽一般,却好过那些下等的客栈,这也算是一大善政。
幸运的入了国子监教授眼界,能时常请教学问,对贡举是非常有帮助的,以至于五层之的举子选择了入住监舍。
王秀进入监舍区,随处可见手经书,摇头晃脑读书地贡生,也有三五成群,高声议论时政的。不过,他也没有时间和心情细看,反倒是有点心急。
一座座简陋的监舍,王秀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不过是一床、一柜、一书桌而已,已经生好的火盆,让小屋内暖意盎然,一堆炭堆在屋角的箩筐,还有一些帮闲小厮有偿听候吩咐,他还是满意地点了点头。
“近处可有香浴堂子”
“向西走,在太学一侧,有一大点的尘堂。哦,这里还有婆子可洗衣,大官人直接给老苍头说便是。”
“好。”看来监舍服务挺周全的,王秀最想的便是痛痛快快洗个澡,换一阵干净利索的青色衣衫,路途虽然也尽可能保持利索,却难以尽人意,向他这种一天恨不得洗一次澡的人,几天来简直是折磨,这也是他不让沈默陪同,急匆匆找地方住的主要原因。
整整用了一个时辰,王秀才满意地回到住处,一身的爽快让他精神爽爽,当陆尧过来后帮他收拾一番,也赶紧去洗浴一番,心情激动地等着晚这场客。
日斜城头,落霞余晖之际,沈家的家仆带着马车来到监舍,在一些士子妄自菲薄的目光,王秀从容登马车,至于陆尧,他不过是王家百货的掌柜级人物,自然享受不了豪华马车,只能骑一匹河朔马随行。
不能不说沈默考虑的精细,能跟随王秀来东京的人,在王家也算是心腹,不能不周全一二。
白矾楼在开封是相当出名,绝不亚于丰乐楼和潘家酒楼,结构为三层,五楼相向,高低起伏,参差错落,楼与楼之间,各用飞桥栏槛,明暗相通。
西楼第一层高得可以下看皇城大内,所以外来汴梁的富商,最喜欢白矾楼,尤其是西楼,看着皇宫饮着小酒,优哉游哉,对人心也是莫大的安慰。
日后,在外地也有吹嘘的本钱,想当年老子对着大内吃酒,你们有这个本事吗
所以,西楼十几个阁子的价格极高,不是一般人能消费起的,能来的莫不是豪商大贾,但让资户望而生畏的钱,对于沈默这样的大东道,还不算一盘菜。
到了楼前,王秀便吃惊于白矾楼的壮丽,他下了车子
早有两名头戴方顶样头巾,身穿紫衫,脚下丝鞋净袜的伙计迎了来,一边一个恭请王秀进去,这种服务后世的六星级大酒店只好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