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瘟疫
“好,不说这些。等你从巴中回来,我们再说”
从皇宫回来后,宋翊便一直在思索,若巴中瘟疫真的十分凶险,她要怎样才能保证所有人的安全呢?
宋翊搜肠刮肚,将自己脑子中关于瘟疫的一些知识整理了出来。
瘟疫,又称大流行病,是指大型具有传染力且会造成死亡的流行病,在广大区域或全球多处传染人或其他物种。
人类历史上曾今出现过数次全球性地大传染病,有鼠疫、天花、流感等。大多数瘟疫,都是靠幸存者产生抗体,自然免疫。
在中国史料中也早有关于瘟疫的记载。如《周礼·天官·冢宰》记载:“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吕氏春秋·季春纪》记载:“季春行夏令,zé • mín多疾疫。”说明当时对瘟疫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认为瘟疫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原因之一是由于时令之气的不正常,是由“非时之气”造成的。
现存最早的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也有记载。如《素问·刺fǎ • lùn》指出:“五疫之至,皆向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素问·本能病》篇:“厥阴不退位,即大风早举,时雨不降,湿令不化,民病温疫,疵废。风生,民病皆肢节痛、头目痛,伏热内烦,咽喉干引饮。”指出温疫具有传染性、流行性、临床表现相似、发病与气候有关等特点,并认为只要“正气存内”,就能“避其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