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节 缓过来了的汉军
汉历二千零五十六年(西历1856年)六月,正当汉军攻入山西意图对其席卷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蝗灾先在山西肆虐起来。
与历代清帝相比,咸丰无疑是一个倒霉的天子,从登基始,除兵灾外,天灾也是频现,单是一个蝗灾从咸丰二年起,每年皆有发生。
不过以前的蝗灾多发生在南方各省,最严重者为广西,从咸丰二年至咸丰四年,广西的蝗灾持续三年之久,直到去年才稍减,除了广西外,直隶、河南、山东也时有蝗灾发生。
蝗灾过后,草木皆难于幸免,沿途往往只剩下光秃秃一片,凡是有过蝗灾经历的农民无不谈蝗色变。、
对于从没有经历蝗灾的山西农民来说,面对蝗灾更是完全不知所措,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辛苦种出来的庄稼被数以亿计丑陋虫子啃食的干干净净。
突如其来的蝗灾更是打乱了和春、英桂等人的备战计划,这次蝗灾太原是重灾区,草料、蔬菜、小麦等农作物被蝗虫一扫而空,眼看着今年荒年已经成为定局,市面上粮价大涨,城中流言四起,人心大恐。
“知道吗,这次蝗虫四起,是大清失德,天要亡大清。”
“不是说是咸丰爷死后冤气所化吗?”
“是吗,也有可能,要不能山西以前怎么从没有听说过有蝗灾。”
“呸,死就死了,死后还要害人,这江山早该丢了。”
……
当这些流言传到和春耳中时,和春勃然大怒,马上就想下令禁止流言,好在被自己的幕僚劝止,才没有让流言愈演愈烈。
对于清军的焦头烂额,汉军并没有幸灾乐祸,而是有点自顾不暇,眼下山西蝗灾最重地区虽然在满清境内,只是王韶却陆续接到江南各地蝗灾的报告。
直隶、安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均有蝗灾,整个南方各省,蝗灾竟有燎原之势。蝗灾本是干旱引起,即使没有蝗灾,今年各地粮食依然会减产不少,若是蝗灾失去控制,哪怕汉军储存再多也无济于事。
根基后世各地县志记载,这一年是中国发生蝗灾最严重的年份之一,蝗灾波及全国大部分省份,南北均有蝗灾发生,许多地方从六月份始,蝗灾会持续一年之久,成群结队的蝗虫自天而降,停留之处,有些地方蝗虫厚达五六寸,最厚处竞有一尺多。
面对如此严重的形式,王韶马上电令内阁成员对于灭蝗必须高度重视,凡是发生蝗灾地区,必须将民众全部组织起来进行灭蝗行动。
灭蝗的方法以人工扑杀,大规模繁殖家禽、深耕土地杀虫卵为主,不建议用烟熏、锣鼓驱赶等方法,前者是与邻为壑,后者根本没有什么作用。
除了民众外,留守的军队,民兵也全部要加入到灭蝗当中,争取将蝗虫消灭在落地之处,不让蝗虫有机会继续起飞,此外还可以向全民征集灭蝗的有效方法,若是切实可行,官府将给予适当奖励。
收到汉王的电报,内阁各个成员只能感叹能者无所不能,王爷竟然连如何灭蝗都消楚,给予指导,汉王如此重视,内阁更是不敢怠慢,将汉王的旨意转发给各地地方官,并派遣官员奔赴各地蝗灾发生严重地区,协助和指导当地灭蝗。
大同郊外一处荒地,王韶身穿王袍,手中拿着一只去除了头尾,翅膀、烤得焦黄的蝗虫身体,轻轻放进嘴中,嘎吱、嘎吱的嚼了起来,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表情,就在王韶将蝗虫身体放进嘴吧的瞬间,不远处一个被黑布蒙着的小匣子“啪。”的一声响了起来。
“王爷,非常好,不过为了保证照片,还请王爷再吃一次。”刚才按响小匣子的一名青年道。
四周散着的近卫军官兵顿时怒视着说话的青年,此人实在太过大胆,竟然敢让王爷接二连三吃这种恶心的虫子。
王韶脸上的表情却没有丝毫不豫,重新拿起一只烤好的蝗虫放进嘴吧咬了起来,又是“啪。”的一声,黑匣子顿时冒出一股轻烟。
要消灭蝗虫,光靠官府动员远远不够,必须全民参与,而眼下汉军境内还民智未开,迷信思想非常严重,在许多地方,农民把蝗灾看成是老天爷的惩罚,即使有官府号召也不敢扑杀蝗虫,担心触怒蝗神老天会降下更大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