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节 淮安大战(上)
王韶自然知道要等到洛阳那边的反应要有一段时间,只是此事他也无法解决,只能慢慢等待。
十一月初,就在在汉军与太平军谈判之时,淮安府的前线,汉军与清军的大战终于爆发。
在这次大战之前,双方其实已经对峙了二十余天,由于有扬州城下骑兵冲击全军覆没的教训,这次清军显得很谨慎,僧格林沁的军队虽然已经早到,却没有马上向汉军发起进攻。
只是随着庐州被攻破,安徽被两支叛贼联手瓜分,咸丰在京城再也无法忍耐下去,他连下数道诏书,催促僧格林沁出战,重新收复被汉军所占之地,僧格林沁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出战。
这场战事,汉军调集了五个团,陆上约一万一千人的兵力,外加十艘河级铁甲舰,水师兵力一千五百人。汉军渡江的全部军队加起来虽然有三万七千余人,只是淮安虽然有运河,汉军水师能够发挥的力量却不多,一万多水师无用武之地,而陆师在占据了这么大块地盘后,能够集中五个团,王亮功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不过,凭着五个团,王亮功也有信心将清军击败,并不需要更多的队伍。
而另一方,清军调集了约四万五千人的兵力,其中骑兵一万五千余人,步兵三万人,并没有水师助阵,这也已是清军能够调集的最大兵力,其余兵力一方面要保护京城,一方面需要镇压山东的捻军之乱,实在无法抽调出更多的兵力。
双方兵力比大约为四比一,只是火力输出方面,清军无疑相差太远,四万五千多人中,火枪兵只有三千余人,大小火炮不足百门,这些火炮多是老式的大炮,其炮弹威力不足,也打不远,其余士兵依然是大刀和弓箭。
而汉军一万多人清一色的德雷泽步枪,王亮功调集两个师的火炮,一共一百四十四门,全部是新式大炮。
清军背靠坚城,数万军队步骑分明,在淮安城下如同一片黑色的海洋,而汉军则背靠运河,他们的阵式比清军单薄了许多,只有数千人出营,其余军队隐藏在大营中,整个大营壕沟纵横,壁垒森严,经过二十多天的改造,整个大营虽然不说固若金汤,可也不是轻易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