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节 自讨苦吃
看到王韶停下,一个四十余岁的中年人快步跑了过来,不住的夸道:“王爷真是厉害,属下为了学骑这个自行车,摔了十数次,现在依然骑不好,王爷刚骑就如此顺,属下敬佩之极。”
王韶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任谁骑了十几年的自行车,重新再骑肯定也会这么顺。
这名中年人正是刚设立不久的自行车厂厂长,姓李,名李富兴,原本是和平洋行下面一个掌柜,因为工作出色,得到叶蓁赏识,王韶才将他任命为自行车厂厂长。
“胡汉先。”
“有。”
“你来骑骑。”王韶说完,将手中的自行车扔给胡汉先,胡汉先接过自行车后大喜,看到汉王刚才骑得那么顺溜,这些在后方追赶的近卫军无不羡慕万分,早就也想骑骑了。
胡汉先推着自行车走了数步,二话不说就跨了上去,只是轮子不过转了数圈,“啪。”的一声,不出意料,胡汉先连人带车摔倒在地。
“我来。”等胡汉先呲牙咧嘴的从地上爬起来时,他手中自行车已被另外一名近卫军抢去,有了胡汉先的教训,那名近卫军小心了许多,骑了数十步依然没有摔倒,只是一直走得歪歪扭扭,一不小心,前轮向旁边一颗大树撞去,好在那名近卫军反应快,用脚支地,并没有摔到,只是他一停下,车子马上被另一人抢去。
“李厂长,眼下自行车每月产量能有多少?”王韶没有再理会那帮近卫军折腾这辆可怜的自行车,向李富兴问道。
李富兴想了一下才道:“王爷,眼下诸事草创,每月能生产一百辆左右。”
“太少了,你要做好规划,半年内达到每月生产三千辆的水平。”
“三千辆。”李富兴嘶的一声倒吸了一口凉气,随即兴奋起来,每月三千辆啊,一年就是三万六千辆,这需要多少工人,又需要多少材料,这些将全归他掌握:“是,王爷,属下保正会在半年内完成。”
看到李富兴的反应,王韶忍不住撇了撇嘴,一月才三千辆而已,后世中国自行车的产量一个月足足六七百万辆,全年七八千万辆,现在人口已经达到后世三分之一,这样算来,要达到月产二百万辆才能满足需求。
当然,对于现在中国绝大部分人来说,自行车还属于奢侈品,即使想要也买不起,一辆自行车单是材料成本就合十多银元,加上人工起码也要二十几银元,再加利润,市场价达到四五十银元也不稀奇,即使是工人也需要半年左右工资才能买下。
不过算下来汉军境内能消费得起自行车之人并不少,军队、警察、官吏、地主,再加数十万工人,消费人群至少有百万规模。王韶相信,自行车一上市必定会引起哄抢,这个时代,自行车就是最好的代步工具,它并不比马贵,跑起来却不比马慢,马能到的地方自行车基本上也能到。最主要的是自行车是一次投入,不用喂草料,比喂养马匹划算多了。
就算是只有百万消费者,每年区区三万多辆的产量也是杯水车薪,随着汉军境内工业的扩展,能消费得起自行车的人也将会越来越多,何况除了自用外,出口更是一个大市场。
想起出口,王韶马上就想起专利来,自行车的专利必须马上注册,如果让洋鬼子注册了损失就大了,至少二十年内汽车还没有戏,在这二十年内,自行车将会是全球最主要的出行工具,里面的利益实在是太大了。
虽然注册了专利也并不能完全阻止洋人防制,只是要想仿制总要拿出点东西来交换,如果什么都不交换就这样仿制的话,账先记着,以后大汉强大了再算账不迟。
王韶将思绪拉了回来,问道:“眼下还有多少辆造好的自行车?”
“王爷,目前只生产出来十辆。”
“明天再送五辆到宫里来。”
“是。”李福兴应道。
仅仅十辆车,加上今天一辆,汉王一下子就要去了六辆,不过这个自行车厂本来就是汉王的产业,就是全要去了李福兴也只有欢喜不会有埋怨,说明生产出来的车辆已经得到汉王的认可。
这是王韶自己设计,这辆车又是工人精心制作出来的,基本上都达到设计要求,当然会得到王韶认可,
“李厂长,没有其他事,你就下去吧。”
“是,王爷,属下告退。”
等李福兴走后,王韶再回过头来时,只见胡汉先已经稳稳的骑在车子上,得意洋洋的走着,他的身后还坐在另外一个人,同样是满脸得意。
学骑自行车本不是难事,关键是骑车人的心态,只有心态调整过来自然会熟能生巧,大部分人刚学骑车时会摔跤,正是因为心慌的缘故。能成为近卫军,无论是心态还是手脚的灵活性,无疑比普通人要强不少,胡汉先能很快学会并不是让人惊奇之事,关键是这么快能带人,倒有点出忽王韶的意料。
“胡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