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节 棉田
张之洞本以为反贼头目召见自己是要亲自劝降,在路上时他已经想好该如何应对,只是没想到说了数句就让他下去,这让张之洞既松了一口气,心中有隐约有点失望。
看到张之洞下去后,王韶才转过头来向一名洋人道:“约纳斯,怎么样,在这里过得如何?”
约纳斯是普鲁士人,是禅臣洋行支援的技术人员之人,为了筹建江南制造局,禅臣洋行一共支援了十五名技术人员,约纳斯正是这十五名技术人员的总工,按照合同规定,在制造局顺利生产后,这批普鲁士人就要撤回去。
此时的普鲁士人已经如同后世德国人一样严谨,在技术方面更是一丝不苟,虽然离了这些普鲁士人,江南制造局也可以运转,只是在质量、速度方面肯定会受到影响,对这批技术人员,王韶很想能全部留下来。
“汉王殿下,这里非常好,尤其是工人们,他们的学习很认真。”约纳斯古板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
“那么,孤王邀请你们留下来如何,如果你们有什么困难,只要提出来,孤王一定提你们解决。”
约纳斯脸上露出一丝为难:“汉王殿下,我虽然很想留下来,只是根据合约,再过半个月我们就该回去了,大家都很想家。”
“合约不是问题,孤王可以给你们一份与以前一样的丰厚合约,定三年,五年都可以,以你们的薪水应该很容易养家,为什么不把家人接过来呢。”
听完王韶的话,约纳斯旁边几名普鲁士人已经心动,他们能够接受禅臣洋行的委托来到中国,自然是为了那份丰厚的薪水,如今既然汉王愿意把他们这份丰厚的薪水延长至三五年,又为何要拒绝?
不过,显然约纳斯却没有这么容易打动,他沉吟了一下才道:“汉王殿下,我会将你的话转告给其余同事,能不能留下来还得看他们自己的意思。”
约纳斯没有马上答应,王韶虽然有点失望,还是洒脱的道:“那好,孤虽然希望你们全部留下来,却不会强人所难。”
约纳斯道:“多谢汉王殿下。”
王韶点了点头,换过话题,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目前汉军付给这些普鲁士人薪水大概是他们本土的二倍,还请了厨师专门为他们服务,新建了房子分配给他们居住,在生活上可谓照顾有加。
如果这些还不能让他们留下来,王韶也不打算付出更大的代价,这些洋技师虽然重要,只是更重要的还是要培养本土技师,他们工资本来就与普鲁士人工资有较大差距,如今那些普鲁士人拿着本土两倍的工资,这中间差距更大。若了留下这些普鲁士人给更高待遇的话,无疑会严重挫伤本土技师的积极性,结果必定是得不偿失。
在制造局又走上一圈,王韶才满意的离去,江南制造局投产一个月已经走上了正轨,产量已经超过上海qiāng • zhī生产量,达到每月产步枪二千支,火炮二十门的规模。
这中间自然免不了那十五名普鲁士人的功劳,只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技师也功不可没,为了制造局早日投产,王韶安排了二十名从英国留学归来的技师加入南京制造局。
南京和上海产量相加,汉军的步枪生产量已经达到了月产三千五百支的规模,虽然还是有点不够使用,不过加上外购的部分,已经可以满足部队七成需求,两年后即可以装备全部部队。
而且无论是上海还是南京的兵工厂,目前的产量都有很大的提升余地,等到工人进一步熟悉设备,产量必定会有一个大的提升。
这个产量还不能让王韶满意,眼下汉军才占了四省半,军队已有十万,要想统一全国,汉军至少要扩充到二十万以上兵力。即使是年产量达到五万支的规模,装备全军依然要四年时间,何况战事一起,步枪的损失很大。王韶打算在两年内将步枪扩充到年产十万支以上,这样汉军才不会为缺少qiāng • zhī而苦恼。
从南京制造局出来,王韶却没有返回城中,而是到达长江边的一片滩涂地,在这片滩涂地上,长长的滩涂已被围了起来,铺上了一层泥土,一株株已经长到二尺多高的植物排列的整整齐齐,随风摇动。
这里是恒顺纺织厂兴建的棉花产地,那些已经二尺多高的植物正是引进的美国棉种。此时不少人正在滩涂上劳动,他们小心翼翼的给棉花除草,捉去棉株上的虫子。
这一年多时间,汉军境内轻工业发展速度非常快,看到了投资工厂的利润,商人和地主都纷纷涌入其中。对重工业大多数人望而却步,只是轻工业却没有什么门槛,火柴厂、榨油厂、面粉厂、纺织厂等开始蓬勃发展,尤其是火车开通的城市,各处工厂呈百花齐放之势。
而此时最大的轻工业无疑就是棉麻为主的纺织业,纺织厂的发展
一日千里,许多人都看中了纺织行业丰厚利润,以前有投资的纷纷加大投资,没有投资的也纷纷进入,根据估测,今年整个大汉境内的纱锭将超过二百万绽规模,而且还在持续增加中。
纱锭的增加,使得棉花使用大增,而汉军境内棉田的种植面积增加数量却有限,棉花价格已经飞速上涨,从原先每担十五块银元左右上升到三十余块,差不多翻了一倍。
棉花价格如此高涨,甚至引得一些清廷境内的地主,商人纷纷向汉军境内走私棉花,进口更是大增,上海港口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从印度、美国等地运过来的棉花进港,从印度进口的棉花由一年二百万磅左右一下子增到每月近百万磅,倒是让英国人感到一丝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