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节德国洋行
若不是王韶时间太忙,无线电根本不会研究了两年的时间还如此笨重,经王韶指点,顾元浦等人马上就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原先一些模糊的地方变得清晰起来,多余部件全部被删减,据顾元浦预计,改进过后的无线电报机重量会在一百公斤以来,通信距离还会有新突破。
一百公斤虽然还略显笨重,如果能将重量压缩到一个人背起走路最好,只是此时的技术显然还难予做到,不过,能压缩到一百公斤已经非常不错。
王韶并没有时间等待无线电报机的改进,上海还有一大堆事等着他处理,第四天一大早,王韶带着随众,剩着刚刚交付的小火轮回到上海。
小火轮果然快捷,原本由宝山到上海,逆流而上需要一个半时辰,可是乘坐小火轮连半个时辰都没有花,一路上,无数船老大和水手们看到这艘没有风帆却能飞速前进的怪船,都惊讶的张大了嘴吧。
好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开埠,上海的船老大和水手都见多识广,认为很可能是洋人的新船,并没有如同满清官员一样僵化,闹出或许是牛拉的笑话,只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艘小火轮却并非洋船,而是中国人自己制造。
虽然钢铁厂运力吃紧,王韶还是将四艘小火轮全部拨给军队使用,复兴军所占之地水道密集,小火轮在大部分水道都可以通行,即使一些不能通行的河道,只要稍微疏通一下也可以容纳小火轮通行。
每艘小火轮可以运载一百五十名士兵,四艘小火轮,一次可以运载六百名士兵,在铁路没有修好之前,小火轮无疑是军队最有效投送兵力的工具。
尤其是上海和苏州之间,通过苏州河,小火轮由上海可以直达苏州城,原本两地三天的距离,一下子缩短到区区一个半时辰,比起此时火车速度,其实并不慢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