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救灾问题
当时世界经济刚刚好转,国际市场上的农产品价格很低,一吨小麦才11-12美元,食用油大约是50-60美元一吨,棉花大约650美元一吨。这批物资加上运费,总共花掉了8000多万美元,相当于星科去年的实业收入的一半还多。要不是共同社的大量没收,以及在金融市场上大捞了几笔,几年的扩张计划肯定要受影响。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笔钱花的太冤枉,但眼光要放长远,文德嗣的眼光从来就没有局限于与一城一地。再说,这批物资可不是无偿施舍的,文德嗣从来不做这种冤大头,更不愿形成不劳而获的风气。灾民们想要获取救援物资,就必须付出劳动。
基础建设从来不会嫌劳动力太多,公路、铁路、矿山、水利工程、伐木造林、农田改造等等,都是需要大量人力的项目。就算星科和共同社的地盘一时安置不了这么多劳动力,长江流域还有好几个受灾省呢,都可以就近安置。
哪怕这些地方的基础建设,一时半会还无法直接控制,甚至会增加对手的力量。不过对于文德嗣来说,这都不是问题。反正只要打下来之后,自己就能用了,这比打下来再修要省多少时间啊。文德嗣现在最缺的是时间,所以这种做法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他也认了。
以工代赈的代价,比起正常雇佣要低太多了。才花1。5亿美元就能让长江中下游几省的基础建设大变样,这价钱真的很便宜。要是换成正常雇佣,这钱起码得多花五六倍。
物资到了之后,星科总部和共同社就派出了很多工作队进入革命党或清廷的控制范围,组织并监督以工代赈。文德嗣现在刚被清廷发了褒奖,星科派出的人在清廷控制区自然大受欢迎,有人帮忙救灾,大清公仆们哪有不高兴的。而共同社在革命党控制区的行动,更是受到了大力支持,毕竟革命党们目前是最大的得利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