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刑宋 > 第64章很有眼光

第64章很有眼光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庞太师曾经当过开封府、刑部、大理寺这些负责刑狱的衙门都干过,精通刑律,亲自主审过不少案子,也接触过不少冤假错案。他知道,那些案子大多都有所谓真凭实据,铁证如山,但事实上,最后却证明了是冤案。难道自己打了一辈子的鹰,却被鹰啄瞎了眼吗?难道一件冤假错案就要套到自己头上来?

他当真是感觉到毛骨悚然,因为假如是真的所谓的铁证如山,要想推翻这样的证据,必须要找到更强更有力的证据证明自己无罪,那才可能脱罪。而要想凭借太师的身份免罪,那是不可能的,那自己这一辈子都得背着这黑锅。

现在庞太师的脑袋转的十分迅速,毕竟曾经征战沙场,所以迅速镇定了下来,缓缓道:“好,我就要看看,你们到底有什么证据能证明老夫shā • rén。你们不是要取老夫的掌印吗?取吧。”

黄御史也不客气,马上叫随从拿来了笔墨,研好了墨后,黄御史将庞太师的右掌整个涂黑,然后在一张白纸上拓了一个手印。

这手印拓好后,黄御史从怀里取出了之前王知县给他的,从柱子上取下来的那枚手印的剪纸,放在上面进行比对。这枚剪纸已经经过他核实,的确那柱子上的分毫不差,同时与那柄菜刀上的血手印也完全吻合。现在就看他是否与庞太师的手印吻合了,若是吻合,此案便铁证如山。

他缓缓的深吸了一口气,将手里的手印放在了桌上的那一枚手印上,所有的目光都投到了上面。

完全重合!

庞太师似乎已经感觉到了什么,脸色变得苍白,沉声道:“现在可以说了吗?到底有什么证据证明是老夫杀的人?”

黄御史从怀里取出了那个包着菜刀的包裹放在了桌上,打开了道:“这里的菜刀是王知县在凶杀现场找到的,刀柄上面有一枚血手印。我们刚刚已经比对了,这枚血手印就是庞太师您的。”

庞太师盯着那菜刀,脑袋里面极度混乱,拼命思考着自己什么时候拿菜刀了。

可是他怎么都想不起来自己是什么时候碰到菜刀的。现场有菜刀吗?当时屋里是漆黑一团,他被地上的血摔倒了,然后撑起来,跑去开门。开了门之后,自己就在外面大叫来人,然后丫鬟提着灯笼来了,没记得自己碰到过什么菜刀啊?难道慌乱之下抓到了菜刀不成?可是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呢?

不过当时自己发现小妾被人砍死后,伤心得几乎要崩溃了,做了什么现在都记不大清楚,会不会无意中抓到了菜刀刀柄呢?

庞太师道:“不是我做的!我可能是在房间里光线昏暗被血泊滑倒时,不小心抓到了这把菜刀,但不是我杀的人。”

黄御史冷笑:“我跟王知县勘察过现场,所有门窗都关得好好的,房门的门闩是从里面闩上的,是你从里面把房门闩拉开,然后冲出房外的,是也不是?”

庞太师一听这话,顿时面如死灰。

在这之前,他一心只想着自己爱妾的惨死,想抓到凶手报仇雪恨,脑袋十分的混乱,却没去细想这件事是否会怀疑到自己身上。而现在听到黄御史这么说了之后,才觉得这件事很棘手了。

的确,当时只有他跟小妾两人在屋里,房门都是关好了的,是自己把门闩拉开了冲出去的。既然房门是紧闭的,外人就不可能进入,也就不可能杀死自己的小妾,那唯一的凶手当然就是自己。

庞太师脑袋里迅速闪现了整个案情,他知道如果这个案子自己是审理案件的推官,自己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认为自己是凶手。因为外人无法进入一个完全封闭的屋子shā • rén,只有屋里的自己才可能作案,所以凶手就是自己。

望着庞太师惊慌的样子,王知县说:“太师,现在你还有何话说?”

庞太师知道这种情况下拍桌子耍威风没有任何用处,反倒会让对方认为自己是词穷狡辩。必须要找到确凿证据来证明自己无罪,这才是根本。

因此庞太师深吸了一口气,缓缓道:“人的确不是老朽所杀,但是现在你们找到了这些证据,老朽一时不能解释,但是老朽希望上书官家,请大理寺、刑部派官员汇同御史中丞包拯包大人一起前来审理这个案子。我相信包大人一定会查清真相,还我一个公道。”

黄御史缓缓点头说:“下官会立即向包大人禀报此案,在案子最终得出定论之前,大人不能离开院子。否则将视为大人畏罪潜逃,对大人不利。”

庞太师感觉一下苍老了许多,他沉重的点点头说:“这些老夫知道,不用你提醒,老夫也不会走的。这件事不查个水落石出,老夫哪都不去。”

“如此甚好,下官告辞。”

黄御史出门之后,跟王知县商议了一下,派了几个捕快守在门口,把庞太师软禁。交代了这几个捕快,若是庞太师执意要出去,也不能阻拦,更不能用暴力,但必须跟着。毕竟这次的对象不同,他们俩可以把这件案子报上去,却不能够直接对庞太师怎么样,说到底他是当朝宰相,堂堂太师。

……………………

随后两天,王知县和黄御史都是在心惊肉跳中渡过的,毕竟他们要扳倒的可是堂堂太师。

黄御史将紧急奏折报上去之后,却一直没有见朝廷有什么动静,好像石牛入海一般。越是这样越让两人心惊,他们原以为这绝对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朝廷肯定会派出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前来三司会审,甚至可能还会派出三公九卿亲自一起审案。但是几天过去,却没有任何消息回来,他们俩都有些发毛了。

送信的人都已经回来了,禀报说书信已经报到了御史台,但是御史台没有任何反应,只是让自己回来。庞太师似乎也很镇定,等着朝廷来人调查此案。尸体已经运到了县衙的殓房存放,那里对尸体的保存要方便一些,免得到时霉变。但是整个凶案现场都没有动过,都有衙门捕快设了禁线,严禁外人接近。终于又过了两天之后朝廷来人了,来的没有三公九卿,只有一个官员,此人就是开封府尹,大文豪欧阳修。

欧阳修坐了一辆马车带了两个随从便来了,连他副手推官、司法参军都没有来。这下把黄御史和王知县搞得惶恐不安,不知道朝廷是什么个意思?

负责来查这件事的欧阳修却心中明镜似的。

包拯把他叫去说了这个案子,案件禀报到宋仁宗那里,官家很是震惊,但是吩咐切不可声张,也不要大张旗鼓的去查,派个得力的人把事情查清楚就行了。至于如何处置,待事情查清禀报上来再做定夺。所以包拯把欧阳修叫去,叮嘱他,让他亲自来查一查,把查到之后的真实情况直接向包拯禀明,由包拯向皇帝禀报。

欧阳修何是等样人,自然知道皇帝这么安排的用意,因为涉及到庞太师,这太敏感了,那可是堂堂前宰相,是皇帝最为倚重的重臣。

如果事情还没查出眉目便派出若干大员,大张旗鼓来调查此案,那就很容易坏事,会给人一种庞太师出问题了的错觉。而若是将来查清不是庞太师所作,这事情也已经闹得沸沸扬扬,那庞太师的名声将会受到极大的损害。

因此包拯作为御史中丞,他甚至没有亲自来。而且封丘县是归属于开封府的,欧阳修是开封府尹,他来查这个案子名正言顺。而欧阳修到辖县视察工作那也是顺理成章,只要不对外说自己出去干什么,都不会引起别人注意。

欧阳修完全领会了包拯和官家的意思,轻车简从,好像一次普通下属县安排工作似的。

欧阳修没有事先通知黄御史和王知县,径直坐着马车进了城,根据先前奏折所报,直接到了陆员外家府邸,这才派侍从上去通报。

王知县和黄御史两人吃住都在陆员外家里,这些日子里别的事都不敢干,就坐在这儿镇守,生怕出什么岔子。好在庞太师根本没想逃走,也没给他们任何为难,甚至都没把他们叫去询问案子进度,好像这件事根本与他无关似的,这样却把他们搞得更是紧张了。

现在终于听说朝廷来人,顿时欣喜无比,赶紧跑出来一瞧,却只有欧阳修一个人带着几个随从,没有他们想象的三堂会审一大帮gāo • guān。

他们两个作为开封府下属县城的官吏,当然认识开封府府尹欧阳修,赶紧恭恭敬敬的将他迎了进来。待欧阳修转述官家的此案不得声张的口谕后,黄御史和王知县两人这才恍然大悟,看来他们两个还是没能够把上头的意思揣摩清楚。不过也暗叫侥幸,这件事这之前幸亏没大张旗鼓的对外宣传,而且严密封锁了消息,不许到处乱说,因此知道这件案子的人并不多。这应该符合官家的心意。

欧阳修这之前已经在信中把整个案情都了解了,而现在来了之后,又听了两人当面汇报,到现场整个看了一遍,又到衙门的殓房查看了尸首,特别是那一柄至关重要的菜刀的刀柄上的血手印和提取到的庞太师的手印的比对,果然如黄御史所说,分毫不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