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幕 大扩张
总的来说,英国人成功了,剩余的法国战舰即便加入到了德国人的阵营之中也无法对英国形成优势,只要英国海军不犯错误,那么德国人登陆的机会还是十分渺茫的。
只不过,实力加强之后的德国海军对于英国的海上交通线的威胁更加巨大了,这也促使丘吉尔不惜一切的全世界搜刮驱逐舰为自己的运输生命线保驾护航。
基于上面的考虑,对于劝说荷兰人接受罗杰条件的努力英国人是十分积极的,毕竟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这种机会可是不多的,出卖盟友加强自己,英国人表示完全没有压力。
最开始的时候荷兰人自然是铁了心不同意,不过随后在印度尼西亚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却让他们不得不改变了主意。
此时的印度尼西亚非常之混乱,其中的武装势力包括当地土著组织的叛军,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荷军、英法两国支援荷兰的联军,以及在印尼进行护侨任务的琼军。
这多股势力互相交叉互相交战,荷兰人打土著叛军,土著叛军见了谁都打,英国军队即打叛军又和已经表示服从维希法国的殖民地法军部队开战,法军仇恨于英国人背信弃义的攻击自己的海军,对英国人的战斗简直不要命,而琼军则是一支兢兢业业的护侨,但凡自己驻扎的地方任何势力不准进,即便是荷兰人如果想要硬闯也会劈头盖脸的一通子弹招呼。
如此混乱的局面直接让整个印度尼西亚乱成了一团麻,荷兰已经事实上失去了对印度尼西亚的掌控力,能够控制的地方也只剩下了为数不多的几个主要城市。
最为令荷兰人感到头疼的是他们的对手——土著叛军的武器装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最近一段时间都得到了提升,显然是罗杰恢复了对他们的武器供给。
对此荷兰人判断这是罗杰在向自己示威,已经丢失了本土的荷兰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去镇压获得罗杰背后支持的爪哇土著叛军,如果自己否决了罗杰提出的驱逐舰换印尼的提案,那么罗杰将会不停的支持叛军,直到将整个印尼颠覆。
而且,由于罗杰并没有直接参与其中,无论是英法美还是德苏都不会为了一个亡了国的荷兰的利益和刚刚崛起如日中天的华夏交恶,到头来他们还是会失去印度尼西亚,并且没有了驱逐舰可以拿,同时也会开罪华夏和英国。
随着印度尼西亚越来越成为一团烂泥,让荷兰人越陷越深,最终荷兰流亡政府还是忍气吞声的应下了驱逐舰换印度尼西亚的提案。左右印度尼西亚都保不住了,倒不如趁着这个机会抓一点实利来的合算。
随着这一份在后世被称为“远东慕尼黑”协议的达成,英国人大大的松了口气,从罗杰手中拿到这一批驱逐舰和轻巡洋舰的意义并不只在于得到了继续的护航舰只,还在于将华夏的地位从中立国变成了非交战国,距离将华夏拉近同盟国阵营又进了一步。
以眼下的局势,英国人如果想要保住自己的本土不被德国侵占,有两个前提是必须的,第一便是保持海军的优势,守住英吉利海峡不让德国人登陆;第二便是获得强力的外援为自己提供从物资到部队的一系列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