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革命性技术
直到二零五三年底,情况才发生转变,起因是一名科研工作者在测试了屏蔽材料原子的衰减程度之后,用质能公式计算出了原子核释放出的能量,随后据此推算出了重力场的能量公式。
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公式:重力场只与空间的几何尺寸有关。
也就是说,重力场在三维空间内平均分布。
事实上,这个发现,最终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制造出新式屏蔽材料,还为全新的物理学理论奠定了基础。比如,证明了重力场是三维空间的基本因素,即重力场与三维空间是同一个概念。由此引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改变重力场,就能改变三维空间的尺度,进而改变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这个崭新的物理学概念,为人类进入宇航时代打下了最为重要的基础。
当然,在当时,这些崭新的物理学概念还没有出现。
重力场能量公式的最直接贡献,就是让科研人员找到了一个新的前进方向:既然重力场可以用能量来表达,那么就能够用能量影响与改变重力场,因此也就肯定有一种承担这种改变作用的介质。
事实上,这就是“充能式反重力场推进系统”的理论基础。
在这个系统中,四块由具备屏蔽重力场的材料制成的挡板充当了推进器,而提供的能量就是燃料电池里的电能。
实验已经证明,改变重力场所需的能量远远小于最初估计。
后来,陆雯等科学家通过测试发现,最初的材料在原子衰变时释放的能量,只有极小一部分用来改变了重力场,绝大多数都转化为电磁辐射消耗掉了,因此在研制新材料时,能量转化效率显得至关重要。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科学家终于获得了成功。
更可喜的是,新材料的原料仍然是稀有元素,只需要攻克制造工艺上的难关,就能够进行大批量生产。
在演示之前,科学家与工程师已经开始合作,探询大规模生产工艺。
按照陆雯给出的答案,大概需要一年、也许只要半年,就能解决制造问题,而军队需要在此期间,根据这种全新的动力模式,完成武器装备的设计工作,以便在半年、或者一年之后大规模生产新式装备。
当时,陆雯给出的答复极为肯定。
事实也证明,陆雯没有说谎。虽然最初几年,反重力场材料的制造技术非常原始,生产效率非常低,导致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只能应用在一些关键装备上,但是在战时,只要能够工厂化生产制造,其他的就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