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补充攻击
事实上,在此之后,美国海军并没有放弃小型反舰导弹。
只是,随着舰队防空能力逐步提高,特别是以电磁速射炮为代表的新式末段拦截系统开始普及,速度慢、射程短的小型反舰导弹更加没有市场。此外,战舰排水量越来越大,对反舰导弹的威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反舰导弹的战斗部越做越大,而过小的弹体又限制了战斗部的威力。结果就是,任何一种小型反舰导弹都无法配制大型战斗部,也就无法对战舰构成严重威胁。
要知道,对付排水量在两万吨以上的大型战舰,如果使用AGM-84这类总体质量在一千公斤以内、战斗部不到五百磅的反舰导弹,至少需要八枚才能瘫痪、击沉则需要十二枚以上,而在理想情况下,让十多枚导弹击中一艘战舰的概率也不是很大,也就很有必要使用战斗部更大的反舰导弹。
这些因素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反舰导弹越做越大,也就不再适合战斗机携带了。
虽然从理论上讲,在采用wài • guà方式的情况下,战术战斗机也能携带重量在两吨以上的大型反舰导弹,但是在正常的作战行动中,特别是在打击敌方舰队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位指挥官会让战斗机wài • guà反舰导弹。
要知道,wài • guàdàn • yào,将破坏战斗机的隐身能力,还会缩短战斗机的作战半径。
在现代海空作战中,战斗机没有隐身能力是不可想像的事情。要知道,没有隐身能力的战斗机,即便采用超低空突防战术,也能被对方的预警机在四百公里外探测到,根本不可能突破对方的防空网。在隐身能力不受影响的情况下,第五代舰载战斗机能在超低空突防状态下把暴露距离缩短到一百五十公里以内。
受此种种因素影响,美国海军也把重点转向了反舰制导炸弹。
有了中国海军在前几次战争、特别是中日战争与第二次印度洋战争中的表现,美军在发展反舰制导炸弹的时候没有遇到多少麻烦,进展非常顺利,在二零四七年就研制出了第一种一千磅级炸弹,随后又开发出了两千磅级与四千磅级炸弹,只是主要装备的是一千磅级与两千磅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