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阿拉伯联邦
第五次中东战争从九月二十一日爆发,到十月十二日终止,只打了二十一天零四个小时。
与二十一世纪的其他局部战争相比,第五次中东战争非常短暂,可是与前两次中东战争相比,又非常漫长。在这二十一天中,以色列国防军先后在西奈半岛与戈兰高地方向上取得了重大胜利,又先后遭受惨败。很多人在评论这场战争的时候,都过分提高了戚凯威发挥的作用,忽视了最根本的东西。
从军事层面上讲,埃及与叙利亚能反败为胜,与战前的军事改革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对而言,埃及的军事改革最为重要。
在这场战争中,埃及军队承担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作战任务,牵制了以军百分之七十五的作战部队,在收复西奈半岛之后还攻入以色列境内。虽然叙利亚军队的表现也不错,但是直到停火,也没能完全收复戈兰高地。在整个大规模战争中,叙利亚全面动员,也仅对付了百分之二十五的以军。
没有埃及,叙利亚军队根本登不上戈兰高地。
由此可见,埃及在战前进行的军事改革,才是获胜的基础,而推动与主导埃及军事改革的正是牧浩洋。
可以说,牧浩洋才是真正的幕后英雄。
从战术层面上讲,埃及军事改革能够发挥作用,关键就在航空兵上,即埃及空军顶住了以色列空军,在整个战争期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地面部队提供了足够强大的空中掩护与空中支援。
对照前两次中东战争就能发现,如果没有埃及空军,埃及陆军不可能反败为胜。
这场战争,也给了世界各国很大的启示,特别是中国与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