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快马加鞭
到目前,战争仅持续了一个月而已。
当然,李明阳没有信口雌黄,而是提出了许多直接与间接证据。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战略轰炸摧毁了日本百分之八十的战略储备,以及战略封锁使日本的进口总量降低了百分之九十五。
相对而言,前者更加重要。
在轰炸日本的战略储备仓库时,空军大量使用了燃烧弹、子母炸弹、以及一些非常特殊的dàn • yào。比如日本总共有三十八处战略粮食仓库,储备了足够一亿多日本人消耗一年的六千多万吨粮食,在轰炸这些目标的时候,空军最先使用燃烧弹,希望烧光所有粮食,后来又使用了装填有强腐蚀剂的特种炸弹。根据空军提供的作战报告、以及二部获得的情报,轰炸效果非常明显,日本储备的粮食已经锐减到一千万吨左右,仅能维持两个月。因为剩下的粮食分散在各地,所以很难通过轰炸摧毁。
相对而言,日本最缺的是燃料与金属。
经过一个月的高强度轰炸,日本储存的燃油降到了一千五百万吨以内,仅够维持一个月左右。如果限制民用,这些燃油最多供军队与军工厂消耗两个月。即便把日本本土开采的煤炭等矿物能源算上,也最多只能坚持三个月。
金属上,问题更加突出。
根据二部获得的情报,日本储备的铜已经全部耗光,包括矿石在内的钢铁储备不会超过三千万吨。
这会有什么影响?
按照李明阳的分析,日本的军事工业将在一个月内停产。
到时候,别说制造坦克战车,恐怕连枪弹都生产不了。原因很简单,枪弹的主要原料是铅与铜。虽然日本还有较多的铅储备,但是铜储备已经耗光。为次,日本很有可能用钢铁取代铜,生产钢质枪弹。
显然,日本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
根据这些,李明阳明确提到,战略轰炸与战略封锁就能打垮日本,因此有必要考虑是否登陆日本本土。
也就是说,李明阳反对登陆日本本土。
除了前面提到的依据,他还在情报中提到,日本已经完成全面战争动员,军事力量剧增到一千万以上,基本上所有年龄在十八岁到四十五岁之间的成年男性都被征召,登陆日本本土必然是一场恶仗。
按照李明阳的说法,攻占日本本土,很有可能导致十万官兵伤亡。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无法接受的代价。
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后,中国军队在历场战争中的总伤亡也不到十万,而且牧浩洋早就在战争计划中提到,对日战争的伤亡量将在五万以下。
果真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