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燃烧的海洋 > 第二百零九章 装甲会战

第二百零九章 装甲会战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这场战争中,装甲部队的机动能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虽然在“赎罪日战争”的最初几天,以色列国防军打得非常艰难,不单是西奈半岛上精心构筑的“巴列夫防线”被埃及军队突破,戈兰高地上的第7旅与第188旅也几乎战斗到最后一人,但是以军构筑的大纵深机动防御阵地有效迟滞了埃军与叙军的推进速度,随着以色列完成战争动员,战场态势立即逆转,最终以军不但挥师攻入叙利亚境内、在向大马士革挺进的时候顺手歼灭了一个伊拉克装甲师,还在西奈半岛上转守为攻,一度打到运河西岸,直逼埃及本土。

这场仅仅持续了数日的地面战争,可以说是装甲机动防御作战的典范。

美军要用的,正是以色列国防军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的战术。

问题是,美军缺乏实施装甲机动防御的一个必要条件,或者说在平壤附近,美军没有这个基础条件,即在正面防线上,美军没有足够的防御支撑点,也就无法通过正面防御抵挡住进攻部队,再投入装甲部队进行反击,迫使进攻方不得不在防御支撑点前展开、再收拢向前推进。

要想迟滞进攻方的推进速度,就得让进攻方不断的展开、收拢、再展开。

事实上,在平壤北面,也就是第三步兵师的防线上,美军的这套战术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在进攻的时候,第二十四集团军的突击力量都得在美军的防御据点前展开,等到发起进攻的时候,美军的装甲机动兵力已经赶到,又被迫收拢与之进行装甲对战。在反复的展开与收拢中,第二十四集团军浪费了大量时间,也在美军的战线上消耗了大量兵力,结果是苦攻三十多个小时,仍然没有取得突破。

可是在,平壤东北近郊,美军没有多少防御支撑点。

真正算得上是防御据点的,恐怕只有江东镇了。

这是一座人口只有两千多的小镇,而且早在一个多月前,居民就逃走了,有的去了联军控制的平壤,更多的则逃往北方。

虽然城镇是进攻部队的大忌,但是城镇不一定能成为进攻部队的阻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