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取舍难断
刑部,倒过来念便是部刑,说穿了就是不招就动刑,所以简称刑部。大奎是这么认为的,其手下的将校更是深以为然。若不能查个水落石出,吴王怪罪下来谁也担当不起。
威逼,哄吓,大刑伺候。古往今来数得着的刑法一一出场。事实真相渐渐浮出水面,贪官敛财的手段真可谓花样繁多。
负责收税的虚报账目,负责牢狱的收受买命钱,负责军需粮草的军需官克扣粮饷……。
这些都是些小虾米,入京随驾的官员既有几十名之多。这些官员买官卖官,收受贿赂,包娼庇赌,圈地营私等等罪状五花八门。
大奎一直坐在刑部大堂上,不断的听取着属下的禀报。而面前的桌上却有一张纸签,上面记录着十余个名字。这些人有的是王亲,有的是肱骨大臣的亲眷。这些人若是动了,怕是要牵一发而动全身。
大奎有些拿不定主意,一旦将这些人绳之以法,势必要得罪权贵。弄不好吴王怪罪下来,怕是要吃不了兜着走。大奎心里明白,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纯属无稽之谈,这些话不过是掩人耳目而已。
就算吴王胸怀似海,但当朝权臣的亲眷谁人敢动?随便拿出一个典故来,大奎在泉州时明知那香泉坊是胡惟庸的产业,却是没有擅动。这其中的奥妙岂能为外人道?外面天已经亮了,大奎的心里却是暗了许多。从临安带来的数名属下已去各自休息了,而大奎仍是独自一人坐在大堂上望着眼前的名单出神。
自己曾对师父灵智上人许诺过,要为百姓做官。可如今看着这名单上的十余人名,大奎竟是筹措不前难以决断。一旦动手将这些人绳之以法,势必给自己引来许多的麻烦。如今大奎有了黄莺,有了还没出生的孩子,由此心中自然有了顾忌。
方九天的厉害,大奎见识过了。若是依然固我般的行事,那么一定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方九天的出现。大奎虽是武艺独步武林,但却不敢说便是天下无敌手。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
正当大奎要起身去刑部后院牢房看看审讯情况,门外却是传来一阵爽朗笑声。大奎注目去看,来者竟是汤和,而汤和身后却是跟着杨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