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女生 >王晋康中短篇科幻小说 > 沙漠蚯蚓

沙漠蚯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三天上午朱警官重新坐在鲁郁的面前。鲁郁端详着警官的复杂表情,率先开口:“已经查清了?看你的神情,我想你已经查清了。”“嗯,的确查清了。警方已经知道他是谁,悄悄弄到他的电脑,破解了开机密码,在里面找到了曾发给你的所有东西的备份。你――事先已经猜到了他的身份?”

“对。”鲁郁苦笑道,“咱们第一次见面时我就说过,钱老是我永远的恩师。永远的。不管是在他领我走上沙漠蚯蚓的研究之路时,还是躲在暗处诱惑我,促我狠下心杀死沙漠蚯蚓时。”他叹息道,“其实这些沙虫已经无法根除了,喷洒剧毒的碲,也只能暂时中断它们在地球上的蔓延,但我只能尽力而为。朱警官,你以为我杀死沙漠蚯蚓心里就好受吗?心如刀割!我背叛了前半生的信仰,实际是后半生的我杀了前半生的自己。”他苦笑着说,“只有一点可以拿来自我安慰:我倒是一直没有背叛钱先生,不管是在他退休前,还是退休后。不说这些了,来,我向你坦白本案的所有详情。”“是老头干的?是他诱惑鲁郁杀死沙漠蚯蚓?”“对,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夜里那个他。”“不可能!”钱夫人震惊地说,“朱警官,你不了解沙漠蚯蚓在老头心目中的地位。它们比他本人的生命都贵重。他不可能自己去杀死自己。”钱小石虽然也很震惊,但反应多少平缓些。他问:“那些发给鲁郁大哥的东西,那些‘阴暗的诱惑’――都在我爸的电脑上?”“对。你们可以看看,我提供开机密码。”“难以理解啊。我真的不能相信,爸爸的信仰会有这么陡峭的转变。”“恐怕正是太陡峭,超过了一个人的心理承受力,才造成人格的分裂――裂变成一个白天的钱和夜里的钱。鲁总说,其实在钱老退休前就多少表现了某些‘分裂’的迹象。首先,早在这项国家工程启动时,他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把基地放在沙漠中心。鲁郁说当时他就有些不解,因为若把基地放在沙漠边缘,逐步向腹地推进,才是更合适的方案,那样后勤上的压力会大大减小,可以节约巨量资金。可能早在那时,钱老对自己的世纪性发明就有潜意识的恐惧吧,所以一定要把它囚禁在沙漠中心。第二点迹象你们也知道的,他强烈反对所谓的‘生物化描述’,这种反对过于强烈,多少有些病态。鲁总说根本原因是――如果把这种玩意儿认做机器,则心理上觉得安全,因为机器永远处于人类的控制之下;如果把它们看成生物,则它们最终将听命于上帝,人类的控制只能是某种程度上的,这就难免有隐患,有不确定的未来。”他尽可能介绍了所有已知情况。母子俩虽然难以接受,但最终还是认可了朱警官的话。就像是走出暗房子突然被阳光(真相)耀花了眼,但片刻之后,事情的脉络就清楚地显现在明亮的阳光之下,无可怀疑。母子俩相对叹息,苦笑摇头,钱小石担心地问:“鲁郁大哥会咋样判决?”朱警官长叹一声:“鲁总决心杀死沙漠蚯蚓,以防它们最终威胁人类的生存,这样的观点是对是错,我不敢评价。但对也罢,错也罢,都不能为他脱罪。要知道他是瞒着政府,采取的私人行动!太过分了,可以说胆大妄为。据他说,他不能按正常程序行事,他知道很难说服社会和政府同意,消灭沙漠蚯蚓,即使能说服,也已经来不及了。他只能自己扛起这个十字架――也是为了替老师赎罪。司法界的大腕们估计,他肯定要获刑,很可能是20年的重刑。”母子俩心头很沉重――可以说他是被老头子害的!是两个老头子,“夜里的”老头子诱惑他犯罪,“白天的”老头子向警方告发他,真是配合默契啊。朱警官看着母子俩难过的表情,心头不忍,说:“你们也不要太难过,我干脆再犯点自由主义吧。据说上边有人建议,鲁郁即使获20年重刑,也要监外执行,执行期间仍担任塔克-克拉工程的指挥长,戴罪立功,处理工程的善后。这虽然是小道消息,十有bā • jiǔ会实现。”

母子俩心里多少好受了一些。也就是说,政府和科学界私下里已经认可了鲁郁的观点,虽然对他的胆大妄为要严厉处罚,但同时也要创造条件,保证他把这件事――剿灭沙漠蚯蚓――继续推行下去。钱夫人想了想,苦笑着问:“真要这样,小鲁这边不用担心了。老头子那边呢,该咋向老头子说?”朱警官谨慎地说:“我考虑,还是由你来向他通报比较合适,毕竟你对他的心理状况最清楚。哪些该说,哪些该瞒,你们娘儿俩酌定吧。总的原则是既要糊弄住他,让他对案件的结果满意,又不造成过大的刺激。”“好的,我想办法安抚他吧。”

朱警官留下那台电脑的开机密码,同两人告辞。这天下午,钱小石避开父亲,悄悄把手提电脑打开,浏览了那些邮件,包括几篇科幻小说,它们确如郁哥所说,是让人阅读之后“透心冰凉”的那种。想想父亲(夜里的父亲)为了诱惑鲁郁改变信仰,竟然在年过花甲之后学会写小说,而且是在梦游状态下干的!真是难为他老人家了。钱小石忽然想到一件事:那次他说第二天请专家来帮父亲破解密码,但当天晚上,就是妈妈发现老头子梦游中能顺利开机之后,母子俩商量着,把请专家的事悄悄搁下了。奇怪的是:自此之后父亲(白天的父亲)再不追问此事,并且从此不在白天摸那台电脑!想想颇为后怕,如果“白天的他”看见了“晚上的他”所写的东西,那真不知该如何收场了,也许父亲会因此而彻底疯掉?看来,父亲的意识深处必定有一个地方始终醒着,引导他悄悄避开了这个暗礁。

……这是飞船考察的第3240个有生命星球,也是第143个有文明的星球。此星球曾达到初级的第二级文明,其典型特征是:已经把触角伸向外太空,但仍使用落后的化学动力飞船。不过,这个文明眼下已经停滞和倒退。

耶安释船长已经经历了一万光年的考察历程,领教了宇宙生命的多姿多彩。眼前这个星球上的生命同样相当奇特。这是个三色世界:70%的面积是蔚蓝色的海洋,陆地上则分为蓝黑色和绿色两大区域。两者之间不是处于稳定平衡,而是正在激烈地搏杀。蓝黑色和绿色有截然的分野,前者中没有一丝绿色,后者中则星星点点散布着一些蓝黑色的小圆(小圆中同样没有一丝绿色)。单从这个态势,就能判定两者的输赢了。耶安释把飞船定位在低空,详细考察了这个星球上的情况。绿色和蔚蓝色区域里生活着碳基生命,已经有近40亿年(按当地纪年)历史,有数目众多的绿色植物和动物物种,其中创造第二级文明的物种是一种自称“人类”的两足直立动物。蓝黑色区域则生活着硅基生命,只有不足三百年历史,处于非常初期的进化阶段,比如,其内部尚没有物种的分化,没有“收割者”。这种硅基生命把所有的族群能量全部向外使用,用于拓展和占领。这种策略简单而有效,其结果是:在这种低级生命咄咄逼人的进攻中,陆地上相对高级的碳基生命已经溃不成军。

硅基生命,或按人类的称呼叫沙漠蚯蚓、沙虫、撒旦虫、黑祸等,只依赖阳光和硅原子就能繁衍,在这个阳光充足的富硅星球上可说是得天独厚。被它们“活化”过的区域内,地貌全都改变了,无论是原来的沙漠、高山、耕地、水泥建筑,都被翻新成蓝黑色的礁状堆积。有些地方尚残存着高耸入云的大楼,显然是人类文明的遗存。大楼底部的表层部分已经被沙虫们啃食了,变成了蓝黑色的、有波状同心圆的堡礁,而最上面的几十层仍然保留着原来的景观,棱角分明,色彩明亮。就像是一个个仅余半体完好的巨人,令人不忍目睹。……绿色区域里的人类一直急迫地同飞船联系。耶安释船长先做了几天准备,熟悉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调好了同步翻译机。又准备了一个类似人形的替身,是一个瘦骨嶙峋的老年男子,面容慈祥,白须过胸,深目高鼻,麻衣跣足。耶安释过去多次与低级文明进行过对话,当他如实为他们描述未来时,低级文明的代表常常埋怨他太冷酷,缺乏人情味儿。所以,他今天使用了一个小小的技巧,也许有助于改善谈话气氛。

他在飞船上接见了人类的代表。一共三个人,一位老者,一位中年男人,一位年轻女人,按人类的审美标准,最后这位应该非常漂亮、惹人爱怜。中年男人作了第一波次的陈述:“在人类文明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能有幸见到高等级文明的使者,我们感激涕零。你是我们的弥赛亚,是我们的耶和华、安拉和释迦牟尼。人类恳求你们尽快施以援手,帮助人类战胜那些野蛮的沙虫。我们的后代将永远铭记你们的恩德。”耶安释船长:“我们非常同情你们的处境。在此次考察中,我已经接触过十三个正在消亡的文明,所以对你们的不幸有真切感受。可惜,在第五级以上的文明中,有非常严格的太空道德,绝不允许干涉其它生命的进程。你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尽量度过难关。”

年轻女人的眼中涌出大量的水珠,扑簌簌落到地上。那是被人类称为泪水的东西,是他们感情悲伤的典型外在表现。她哽咽着说:“我们已经与沙虫搏斗了200多年,实在无能为力了。你们忍心一走了之,让野蛮的沙虫把人类吞噬掉吗?”“对不起,我非常同情你们,但我们真的不能违犯太空道德。再说,我们不认为各类生命有善恶之分。”%

年轻女人还要哭求,三人代表中的老者叹息着制止了她,说:“既是这样,我们就不让耶安释船长为难了,我们不会再求你们采取什么行动,但你能否给我们提一些有用的建议?如果这不违犯你的戒律的话。”

“我倒不介意提供一些口头上的建议,可惜……你们的碳基生命是一种很脆弱的生命,这在宇宙生命中是相当少见的。真的太脆弱啦,比如你们不耐高温,80摄氏度就能使蛋白质凝固;不耐幅射,稍高的幅射就能破坏DNA;不能离开水、食物和空气,几天的缺水、十几天的缺食、尤其是短短几分钟的缺氧就能导致死亡。你们利用植物化学能来间接利用光能,用速度奇慢的神经元来进行思维,都是很低效的办法。我绝非在贬低碳基生命,正相反,我由衷敬佩你们。在我看来,如此脆弱和低效的生命,很可能因为种种意外,如流星撞击、大气成份变化、冰川来临等,而早就夭折了,但地球上的碳基生命竟然延续了40亿年,甚至曾短时间达到第二级文明,实在难能可贵!另一方面,我也很……怜悯你们,坦率说吧,以碳基生命的生命力强度,不可能抵挡得住硅基生命的攻势。因为后者的身体结构远为高效、实用和坚固。两者差别太悬殊了。所以,只要硅虫在地球上一出现,碳基生命的结局其实早已确定了。”中年男人闷声问:“海水能阻挡这些沙虫吗?到目前为止,它们的势力还未扩展到海洋。我们正考虑全体迁居到海洋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