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六章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而清军跟太平军呢,虽然也装备了很多火器,可最终决定胜利的,还是贴身肉搏。因此,在过去太平军跟清军的战斗中,士气是第一位的要素,人数是第二位的,至于武器的好坏,只能排第三位。
本来石达开对帝国军的强大还有些模糊,一直觉得带兵打仗最关键的是人多士气高,再加上一点点谋划,也就是俗称的兵法,但当他亲自接触了国防军的武器装备之后,他的思想终于变了。
在他看来,帝国军打仗的战术根本谈不上什么惊才绝艳,甚至称得上刻板,但就是这种刻板的战术,却蕴含着强大的力量。
一开始,他不明白,后来等读书读多了,他才豁然开朗,终于明白了战争的真谛。
原来,战争的根本,或者说战争的核心,还是国力跟技术,国力指的是战略层面,技术则指的是战术层面。
在战略层面上,如果国力强盛,有钱有人有粮食,能够远超对方的话,那么就拥有更强的持久力,能靠深厚的底蕴压死对手,这就是以势压人。
在战术层面上呢,归根到底还是看武器的先进与否。因为武器先进到了一定程度,与对手形成技术代差之后,那么在战术上就能取得压倒性优势,只要双方实力差距不是太大,武器先进的一方总是能够取胜。
甚至是,所有的战术性兵法谋略,其实根本上都是围绕武器装备来展开的,战术兵法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好自己的武器优势,抵消对方的武器优势,从而以最大限度杀伤敌人,取得战术性胜利。
战略跟战术是相互影响的,战略布局能够左右局部战术,局部战术也能反过来影响战略布局,归纳汇总起来,就是所谓的战争。
因此,最高明的统帅,不需要玩奇谋妙计,只需要细心经营自己,让自己的硬实力远超过你,从容的布局,拥有比你更多的棋子,那么他就赢了。
在这种战略优势强大的统帅面前,甚至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让你在强大的实力下不得不投降,就比如他石达开,就是在这种大势所趋的情况下不得不投降帝国军。
如果做不到战略高度,无法提前布置好更多的棋子跟后手,或者说总体实力不如对方的时候,那么就可以从战术下手,通过一个个的战术胜利,破坏对方的布局,以小胜变大胜,从而彻底转换胜负局面,最终获得胜利。
石达开细心看过李永吉的发家史,发现李永吉似乎也没啥特殊的战略才能,但他在战术上有独到的心得,每次战斗总是能赢,最终通过一个个的战术胜利,奠定了战略胜利,最终滚雪球一样迅速壮大,等他壮大之后,就开始以势压人,最终在短时间内一统天下。
在李永吉一统天下的过程中,没有太多奇谋妙计,就是靠先进的武器跟战术跟你硬碰硬,只要你打不过他,他的优势就会越来越大。
可明白归明白,可这一点恰恰是石达开学不来的,因为那些先进的武器装备,似乎只有李永吉能提供,其他任何人都无法给出李永吉拿出的那些装备好用。
因此,李永吉的胜利,是技术的胜利,是兵器的胜利,他纯粹是靠远超对方的兵器跟战术取胜的。
那么,实际加入国防军之后,石达开很快就发现了这种兵器优势的恐怖,因为拥有了这些先进武器之后,他们再也不需要提着脑袋跟人肉搏了,只需要在平时练好如何快速的开枪,如何准确的击中敌人,胜利就到手了,接下来你需要担心的就是如何能快速追上溃逃的敌人,所以还需要加强体能训练,进行更多的武装越野。
也就是说,用上了帝国军的武器跟战术,只要对方的武器不如你,那么战斗就变成了一场轻松愉快的狩猎,冷兵器的战术在这种新式热兵器战术面前,完全失去了用武之地。
这就意味着,再有人想要造反,只要手里没有足够的,能够与帝国军相媲美的武器装备,那么就只能是徒劳。
因为在这种犀利的火器面前,任何的武功招式都是白搭,而普通老百姓是不可能拥有先进武器的,尤其是那些大炮,所以帝国军掌握了如此强大的武器,就说明朝廷的镇压实力大大增强,再想爆发太平天国那种规模的反抗行为,基本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