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大宋明君 > 第45章 何以破敌

第45章 何以破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所以,一般情况下,领兵大将会选择“左有草泽,右有流泉,背山险,向平易,通达樵采,牧饮相近之地”扎营,以利于警卫、防守和便于人马生活。

在实践中,将领们总结出多种“不堪安营”的地形,规定若遇此类地形时,应“急过勿留”。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条:一是不要在山顶或四周水泽的高地以及孤立无险的高地上立营。因为这样虽然符合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的原则,但军队机动不便,易被敌军围困,有被断水源粮源的危险。

二是不要在低洼之处,特别是附近有高山的低处筑营。因为这样虽然可能获得水草之利及机动之便,但地形不利于防守,且有遭到水淹的危险。

三是不要在河川山谷要冲之口及柴干草深之处筑营。因为这样虽然有控制要路和牧草丰富之利,但风口及深草之处易遭火攻。

杨再兴自幼熟读兵法,对前人的战例也多有了解,自是不会犯此类低级错误。

因为他的队伍里都是骑兵,没有太多的辎重,只需要搭建临时营地以待主力部队到达即可,所以只要斥候能及时发现敌踪,随时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是打还是撤,灵活的很。

更关键的是,他采纳裨将凌云的建议,预先做了部署:分兵扎营!

具体的做法是,将先锋营沿金兵可能来袭的方向分做三处扎营,最前处和中间处均为五百人,逆兵法而行,居高处隐藏,自带少量饮用水,反正最多大半天的时间后边的主力部队就能跟上来,不用担心被金兵包了饺子;

他自将余下的一千六百多人在一处契合兵法的开阔山坡上扎营,砍伐树木于营前搭建了简易的拒马,安排好警卫,便可以就地休息了。

或许有人会问,斥候放出十里,发现了敌情,能来得及及时报警吗?毕竟都是战马,又能快到哪里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