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0 三年盛储,一战雄图
毕竟过往数年,朝廷中dòng • luàn接连发生,又发生了府兵制度被全面废除的重大改革,如今的中央禁军还能保持几成的战斗力,这是世道中许多人都忍不住生出的疑惑。
因此负责选兵的刘幽求也并没有直接从禁军诸部当中抽调人马,而是汇同内卫、京营等诸将领进行挑选,从士兵的体能、军技包括德性等全方位的优中选优。
大唐府兵制的崩坏并非短时,从高宗中后期便开始执行长征健儿的选募以弥补府兵的缺失,到了开元新朝更是大开武举,因此朝廷自然也积攒下来丰富的选兵章法与传统。诸如身能胜甲、力能负重、弓马娴熟等各种选拔标准与流程,也都演变的极为成熟。
军中选士的标准,自是极为严格,远非普通人能够做到。诸如引五石弓、矢贯重甲,矛槊剑戟、灵活使用,号为猛毅之士。控御奔马、立乘自如,越城穿舍、不留行迹,号为矫捷之士。往返三百里,朝出夕归,号为疾足之士。力负六百三十斤行五十步,号为巨力之士。
如此诸类,不独超出了普通人的认知,就连军中能够做到的那也是百里挑一的精锐之士。
除了面向内卫、京营等禁卫军队的选拔之外,朝廷也专门开辟了民间勇毅的投军渠道。大凡有志勋功、同时又对自身技力充满信心的国中青壮,都可以加入到招募选拔中来。
大唐民风尚武,大凡朝廷有边戈大动,民间勇毅应募投军者总是不乏。比如名将薛仁贵,就是在太宗李世民东征高句丽之际主动投身戎旅,并在这场战争中崭露头角、勇冠三军。
这一次圣人将要亲征青海,民间响应的热情也是极高,几乎在敕令公布的同时,坊里青壮民众们便如潮水般涌入设在长安万年两县县衙的招兵地点中。这两座坊区一时间人满为患,逼得官府不得不将招兵地点选设在城外的郊区。
朝廷对于这一次面向禁军与民间的选募也是极为重视,为此专门拟定了一个“靖边健儿”的名目。凡能在此次征募当中入选的健儿,直接赐勋一转。
朝廷军士选募如火如荼进行着的同时,相关的军械物资也在忙碌的调集着。
唐太宗旧年便曾说过,吾以一当十,无他,唯甲坚兵利耳。太宗作此总结,当然也是有一些谦虚的味道,即便抛开战场上的各种客观因素不说,其本人的战术与战略才能,也是人间第一流的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