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欧阳的理想
旁白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为反对日本的侵略,发对国民党暨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全国各地尤其是各大城市的抗日救亡运动接踵而至。
面对全国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国民党暨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压制和镇压的政策。
9月21日,武汉各界集会声讨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的侵略行径。
22日,成立武汉抗日救国会。
28日,武汉各界举行反日救亡民众示威游行。
29日,武汉大学校务会议代表全校师生致电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呼吁“研究巩固东省国防办法”,“对日经济绝交”。
10月5日,武汉大学500多名学生齐集军事委员会武汉行营请愿,要求对日宣战,发给学生枪械,准备武装抗日。
19日,武汉学生抗日救国会组织各校学生举行大规模反日示威游行,并参加抵制日货的宣传。
12月6日,武汉大学学生代表150人组成请愿团奔赴南京,汇入南京请愿活动之中。
8日,武汉大学请愿团同中央大学、北平大学学生一起举行联合总示威,抗议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谴责当局抗日爱国活动。
9日,武汉大学请愿团返汉,筹组武汉抗日救亡总示威,以策应南京,并计划于24日举行总示威。
正文
1931年春,欧阳文正新婚后即去了邯口大学。
在学校里,一位文学老师的课深深地刻在了欧阳文正的脑子里。欧阳文正从此有了巨大的改变。那位文学老师正是刘主编。
“欧阳文正,晚上到我那去。”刘主编说。
在刘主编家里的暗楼上,《宣言》、《的abc》、《新青年社丛书》(为《列宁主义概论》的中译本)等书籍引导欧阳文正走进马克思主义的大门。
旁白
列宁的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对中国革命具有深远的影响,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直接思想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