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节
默棘连狠狠的一点头:“老夫确定!”
“非常好!国师大人,我很欣赏你!……刚刚你摔碎的茶杯值不少钱呢,唉,可惜了……”
“嘎吱嘎吱……”咬牙声。
“……老夫赔!”
方铮将默棘连送走还不到一柱香的时间,另一位使者达塔塔来方府拜访。
老调重弹,在达塔塔铁青着脸付上了昂贵的开口费后,方铮语重心长道:“老达啊,其实我挺欣赏你的,真的,可是我朝的皇上想跟默棘连结盟,我也没办法呀……”
“……”
“……”
送走了达塔塔,方铮数了数二位使者大人孝敬上来的银票,不由心花怒放,当官有前途呀,无本生意而且还是暴利行业。发了一笔大财的方大少爷现在心情出奇的好,前几天被小公主敲诈的挫败感一扫而空,喜滋滋的揣着银票,回了小院。
华朝与突厥的谈判在僵持了四天后,终于恢复了。
这次谈判出奇的顺利,方铮分别与默棘连和达塔塔相谈甚欢。而方铮提出的几大条件,两位使者似乎连考虑都没考虑,便直接点头答应了,谈判过程中,两位使者不停的催促方铮,如同赶着投胎一般焦急,在这样的情形下,方铮游走在两方之间如鱼得水,很快,三方会谈便达成了协议。
两个突厥国承诺,赔付华朝合计二千万两白银,每年交二百万两,十年付清。让出兴庆府以北二百里的国土,交由华朝驻军,并且两国愿意向华朝称臣。而华朝则承诺不向其中任何一国派兵,并愿意在贺兰山下开设一个中转站,突厥人可以拿银子或等价的牛羊马匹,来交换他们需要的粮食以及各种生活物品。
这次的谈判,华朝成了最大的赢家,局势就是这么微妙,如同天平上的砝码一般,华朝傲然站在了两个突厥国的中间,只要它愿意,稍微往哪头倾斜一下,便能改变整个草原上的局势。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华朝完美的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
建武十二年七月,华朝京郊的金川门外,一场盛大的誓盟仪式正在举行。
百姓们围得人山人海,人潮涌动中,有工匠将刻有华朝文字和突厥文字结盟协议的石碑一寸一寸的埋入了土中。
方铮与两位突厥国的使者微笑着站在高高搭起的誓盟台上,有军士献上三牲,摆在了祭桌上,三人面向东方跪下,以国家使者的名义,宣誓永不背叛盟约,违者必遭天谴云云……
宣誓过后,城外围观的数万华朝百姓齐声欢呼,纷纷庆祝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华朝与突厥打了上百年的战争,多少无辜的华朝百姓惨死在战火之下,多少血气方刚的年轻士兵死在终于在敌人的屠刀之下,直到今日,一切终于停息了,怎能不教人欣喜若狂?
所有的人眼睛都热切而激动的盯着高台上的一位年轻人,此人未及弱冠,只可惜脸上永远带着贼兮兮的笑容,一双眼珠子不停的骨碌转着,好象时刻在打着什么坏主意似的,这副神情却令整个人减分不少。
然而就是这个贼眉鼠眼的年轻人,却凭一己之力周旋在两个突厥国之间,面对穷凶极恶的突厥使者凛然不惧,舌灿莲花,口才出众,巧妙的达成了三国之间的协议,而且这份协议是华朝开国百余年来最占便宜的协议,大大扬了一把华朝的国威。
方铮在民间的美誉却因为谈判一事,莫名其妙的升到了一个高点,类似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