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陆海巨宦 > 第114节

第114节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至嘉靖十五年前后,闽人金纸老成为双屿的番舶主,以李光头等为羽翼,许栋兄弟也是在这个时期成为金纸老的贸易伙伴,空前活跃了起来,徽商的势力也逐渐赶上了闽商。此为双屿发展的第二阶段——同时也是东海走私贸易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走私华商们在大明近海的活动已极为频繁。

不久,金纸老逝世,许栋、李光头入主双屿,重新开埠。

许栋等到过南澳,在林国显等的接引下径往暹罗、满剌加,娶了一个马来老婆,与佛朗机人取得了联系,得到了这些欧洲人的帮助,重新在双屿开埠,许栋成为番舶主,执掌双屿。从此双屿进入全盛时期——这也是东海走私贸易发展的第三阶段。

这一阶段里,在内,东海私商集团的高层里徽商已压闽商一头,在外,走私华商已不局限于大明近海,而是将触角延伸到日本、朝鲜、暹罗、吕宋、满剌加——即整个泛中华海域。在向外拓展的同时,走私商人和内地的联系也比以前更加紧密,东南沿海的官绅乃至卫所官兵都开始与走私商人互相勾结,互相渗透,互相制约,互相控制!

而到蒋逸凡这次到达双屿时,这里已有发展成为东海私商大本营的趋势。东海走私商人与西来之探险者一起,在此修建了营房,备置了战舰,逐渐发展成各种自治机构,运转着这个自由的走私港口。东则大明、日本,西则伊斯兰诸国、基督教欧洲,全世界的商船但凡能到达东海者,无不以双屿为目标。

蒋逸凡到达双屿时已是黄昏,未进港,便有两艘海沧舟驶近问讯,听说是同利商号的掌柜,这才放行。入港之后,放眼望去,但见港内之西洋船只、印度船只、回回船只以及中华船只有如星罗棋布,不知其数,蒋、陈、邓三人的船队开了进去,也不过是犹如一片森林中多了几株树木,并不显得很惹眼。

尚未登岸,早有一个留了两撇胡须,腆着个小肚子,三十多岁,掌柜模样的人在码头候着,望见蒋逸凡从挂着同利旗号的船上下来,便问:“是蒋逸凡蒋老弟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