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节
李彦直的生意越做越顺,徐阶的仕途也出现了重要转机,渐渐得到了上头的认可——在任何时代,官僚系统都需要一些会干实事的人的,而他在延平期间的政绩又着实显著,其中最重要的几项,如捕矿盗、破淫祀、兴社学,却大多与李彦直有关。
这一年朝廷下旨,迁徐阶为黄州府同知,延平父老设酒于道旁相送,诸生追送至建宁而别,李彦直与徐阶独厚,竟有心直送到黄州去,徐阶知他意诚,并非谄媚,也不禁他,不想行至严陵,便得到快报,却是又改升为浙江提学佥事。李彦直就在道旁置酒为贺。
徐阶笑道:“我做官不为名利,乃是要办点实事,以遂平生之志!官做得越大,事情就越难,人不免越累,有什么可恭喜的!”顿了顿道:“倒是你,最近学问可退步了!”
李彦直道:“我怎么觉得我进步了呢?”
“进步了的是杂学!”徐阶道:“时文的功夫,你可比中生员时大大退步了!我也知道你既忙着办学,又照顾家里的生意,地方上出了匪患还要赶去平定——可商、武二道,毕竟不是正途。你若以生员终老,就算给你赚到百万家财又怎么样?此生终究成不了人上人,遂不得心中志!”
李彦直道:“我心中之志,怕与恩师有所不同。”
徐阶哦了一声,便问:“你志向为何?”
李彦直道:“我近来办学营商,兼习练武艺,心智渐明,知万事均当落到实处,因此才务于实学。将来若有机会晋身仕途,也只求在地方上造福百姓足矣。朝堂上的斗争,非我所喜。”
徐阶微微一笑,道:“此志虽非高远,却也不俗。嘿嘿,若你能坚持下去,将来我若有机会回归京城,会助你一臂之力!不过这科举还是要考的。”
李彦直行了一礼,道:“科举学生一定会尽力,将来若有机会,亦会在地方上与恩师呼应,希望能有益于恩师。”
徐阶却将他行礼的双手压住,拉近前了,低声道:“你有生而知之之聪慧,不过毕竟年幼,朝堂之险恶,非汝此时能知。不过,若你长大以后,志向不改,心中记着就是,一些事情,有行动便可,无须明言。”
李彦直恍然,亦以同样的语气道:“恩师金言,学生铭记。”
徐阶微微一笑,却又长长一顿,然后一字字道:“还有一句话,你现在也许还不能理解,不过我希望你牢牢记住:剑,在出手之前要好好收在鞘里!锋芒露得太早,不是好事。”
第四十七章中山恶狼现原形
李彦直送徐阶回来后不久,俞大猷也来告辞。这段时间里他事俞大猷为师为兄,又合作办学,彼此十分相得,不想文场之师才去,兵学之傅又辞,自是大为不舍。
可俞大猷说出他告辞的原因来,李彦直便又没法挽留,原来俞大猷是要为明年的武举会试做准备,这是他功名所系、前途所在,李彦直虽然不舍,却也得欢颜设宴相送,当晚俞大猷喝了个酩酊大醉,第二日上路,李彦直又赠了他纹银百两作盘缠。
俞大猷家贫,李彦直家富,朋友有通财之义,何况两人是半师半友之谊?因此俞大猷也不推辞。他走了数里,忽又折回,拉了李彦直到一旁,道:“差点误了一件要紧事!”
李彦直奇道:“什么事情?”
俞大猷道:“半年之前,我的老师李良钦因要找一个地方静修,离了家乡以避应酬,云游到尤溪,知我在此,就来拜访。我与他周游了附近的山水,他贪图后山僻静,就留在那里,结树屋为居,潜心思索,企图融荆楚击剑术与倭刀之长,在武术上更上层楼。”
李彦直从俞大猷学武,既练武艺,也习武学,学了之后才知道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