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节
董向阳的速度很快,大约三分钟之后,董向阳就抬起头来,沉声道:“你自己怎么想的?”
这句话,却是让聂振邦有些苦涩,按照董老的最后安排,在他死后,董婉要立刻出国,并且,不到时机成熟的时候,不能归国。这是其一。事实上,董婉此刻却是在为她自己的选择,而付出的代价。如果不是跟着聂振邦,董婉需要如此的委屈么?肯定不需要。这样一来,董家人的脸色,自然是不好看了。
何谓时机成熟,董老的意思,恐怕还是一个意思,聂振邦登顶那一天,就是董婉回国的时机。
因为,登顶了,就代表着聂振邦已经坐稳了。这些事情,就不能成为聂振邦登顶的障碍和借口了。现在,董老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扫清障碍。
“董爷爷啊,你就真的这么看好我聂振邦能够走到最后那一步么?”聂振邦此刻。扪心自问起来。心情,却显得无比的沉重。为了这一步,付出的太多了。
另外一个安排,对于婉儿和自己的儿子聂治平,按照董老的意思,从此之后,聂治平改姓董,叫董治平。而且,董家保证,在治平的培养上,一定会严格要求,并且,董老提出的条件是,在未来,董治平的仕途道路上,聂振邦必须要全力以赴进行扶持和帮助。
说到底,这一点,董老还是看好聂振邦的未来前途。这才是聂振邦的压力所在。
沉默了一下,聂振邦却是点头道:“关于治平的问题上,我同意爷爷的意见,跟随婉儿姓,这也不是不可以,权力帮助和扶持治平走仕途道路,只要治平自己有这个兴趣,有这个天赋,我自然是很高兴,也愿意做出我最大的努力和帮助,但是,在婉儿的事情上……”
聂振邦的话还没有说完。董向阳却是斩钉切铁道:“婉儿必须出国,这方面,没得商量。如果婉儿不出国,其他的,一切都是废话。如今,京城的局势,并不是你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这句话,却是让聂振邦很是吃惊,旁边,董向阳却是沉声道:“如今,沈总书记上任,团系的干部也都纷纷被提拔了起来,这已经成为了京城老牌家族的心病。如今,李家审时度势,在政治倾向上,逐步已经向沈总书记靠拢过去了。不管如何,婉儿在国内,这就是一个定时炸弹,非走不可。”
听到这句话,聂振邦整个人都愣住了,没有想到,李家此刻竟然会做出这种决定。
京城里面,这些老牌家族,其实,都是从建国时期,一步步这么传承延续下来的,像是董老等人,本身都是属于开国元勋,论资历,论威望,都是一方大佬。合作可以,投靠,就不一样了。
而现在,李家老爷子为了李家的未来,投靠沈总书记,这种诱惑,沈总书记还真是不能抵挡的。
李家的韧性,聂振邦是清楚的,只要给李家哪怕一丝喘息的机会,做为李家的死敌,恐怕,李家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聂振邦。
沉吟了一下,聂振邦却也只能点头道:“如果是这样,我没有意见了。”
听到聂振邦话语,董向阳也点了点头,很是满意,连带着态度都缓和了不少,沉声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你和婉儿,不要看着眼前。目光,要放得长远一些,太祖曾经说过,风物长宜放眼量。这种事情,说大可大,说小可小,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成为一个定时炸弹。老爷子对你如此的看好,如此的信任,你不应该辜负老爷子的期望。我董家的子弟,都是梗着脖子,一根筋的货色,如今,所有的希望,就在治平他们这一辈的身上了。等下,你不要走,我介绍几个人给你认识。”
这就是董家的一种扶持了。在人脉方面,聂振邦要远比其他的部级干部,副部级干部要弱得多。对于聂振邦来说,在高级干部行列里面,他只算是一个小字辈,要想真正的登顶,可不像是省委或是地级市的选举。登顶的话,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在地方上,有足够的人脉资源。在军队之中,获得大部分的承认和支持。
董向阳倒也不怕聂振邦毁约,治平本来就是他聂振邦的儿子,虽说,不姓聂,可是,这也是可以接受的,治平,好,他就好。董向阳这也是在为未来做一个详细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