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节
在聂振邦的对立面。可是,傻子都知道,聂振邦此刻,深得上面的信任,梁溪市旧城改造项目,能够成为江北省的试点项目,本省,就说明这个项目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认可,虽然,自己不知道聂振邦是用的什么方法,可是,李国华很清楚,要是阻扰。别说聂振邦不会答应,省里也不会放过自己。这个对立破坏的方法,肯定是行不通的。
除去这种最直接见效的方法以外,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和聂振邦走到一起,全力配合完成这个项目。这就好比是共同出演一部电影,聂振邦如今是当仁不让的主角,而现在,自己要争的,就是第一男配角这个关键的位子。要知道,电影里面,主角被配角抢了戏份,抢了风头的事情,也不少见。
此刻,李国华总算是明白了老爷子反复对自己说的一句话了,官场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一刻,自己不就是如此么?明明,自己和聂振邦之间,是你死我活的状态。可是,此刻,自己为了利益,不就主动和聂振邦走到一起去了么?还是那种自己主动靠拢的方法。
可是,为了利益,李国华也顾不得什么面子不面子了,所谓面子,那都是虚的,只有自己得到利益了,一切才是真实的。随即,李国华也接过话题,道:“我赞同聂市长的意见。”
这句话,振聋发聩,有种太阳从西边出来的感觉,其他党组成员,尤其是赵新天等人,一脸惊讶,什么时候,李国华也改变了。
对于这些惊讶的目光,李国华面无表情,心底下,却是小小的得意了一把,继续道:“聂市长,各位同志,这段时间,在兼任匮城区区委书记之后,我的感触是最深刻的,匮城区,因为是梁溪市的老城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都明显的滞后,交通拥挤,排水等地下设施都已经跟不上时代了,一场暴雨,城区污水横流,给广大市民出行和生活带来很大不便的同时,也严重的制约了匮城区的发展,影响了梁溪市的整体形象,这次,省委省政府,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启动梁溪市旧城改造项目,这是大好事,我们市里更是要全力以赴,尽全市之力,做好旧城改造工作。提升梁溪市的整体形象水平。”
李国华的话语,让聂振邦眉头一皱,不是因为李国华说错了,相反,这番话,很有见地,可是,这也是聂振邦皱眉的原因,因为,李国华变了,知道进退和利益为本了,李国华本来就不傻,经过蜕变之后,以后,恐怕就更难对付了,这个人,是自己的最大敌手啊。
可是,这个时候,也不是针对的时候,就比如自家老爷子,和李国华爷爷之间,又何尝不是争斗了一辈子。相互之间,都是想置对方于死地,可是,却偏偏拿对方没有任何的办法。
沉吟了一下,聂振邦也再次开口道:“国华同志的话,很有水平,大家都要重视起来,旧城改造,这是我市的头等大事。初步预估投入资金三十七亿,其中,各个区投入资金共九亿,市财政筹集十五亿资金,省里支持十三亿资金。今年将先期完成十亿投资。”
这句话,却是让所有党组成员都很吃惊,总投资达到了三十七亿,虽然是分几年进行,可是,光是这一笔资金投入下去,梁溪市全市的gd生产总值,也将增加不少。更难得的是,这还仅仅只是政府的投入,这还不包括旧城改造之后,带来的商机和外来投资。即便是在经济发达的梁溪市,这也绝对算得上是大工程,大项目了,难怪聂振邦如此重视了。
旁边,赵新天也举手示意要发言,看到聂振邦点头,赵新天也沉声道:“这么大的投资,确实是大手笔了。这么大的项目,确实,是需要组成一个领导小组,专门负责这个项目。我建议,由聂市长亲自担任旧城改造领导小组的组长。”
赵新天的话一落,旁边,副市长石洪波也颌首点头道:“我同意新天市长的意见,旧城改造工程关系到梁溪市的整体发展,聂市长亲自担任组长,是最合适的。”
以聂振邦此刻在市政府的威信,这个提议,自然是得到了其他成员的赞同。
这个局面,让聂振邦也很是满意,这个组长,即便他人不说,自己也是要说的,不过,有人提出来,显得更为恰当而已。心情大好之下,态度也缓和了许多,朗声道:“旧城改造,关系到市政、水电通信、国土、环卫、交通等等各个相关部门。我的意思是,党组全体成员都纳入领导小组,另外,涉及到的三个区区委政府一二把手也都进入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市长李国华和副市长赵新天担任领导小组的副组长,易军同志,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听着聂振邦的话语,李国华脸色平静,心下却是更为确认了自己的决定,现在看来,自己的决定果然是正确的。如今,和聂振邦进入同一条战线里面,以自己的身份地位,聂振邦果然是无法忽视和抛开自己了。
聂振邦此刻,看着李国华也沉思起来,没有想到,李国华转变得这么快,现在这样,倒是愈加不好对付了。
第0407章秘书人选
七天的拟任公示,飞快过去,这种公示,如果不是民愤极大的干部,基本上,都只是走一个过场而已。
七天之后,市委组织部长孙明浩亲自护送刘卫军上任,易军也顺利的接手刘卫军的职务,成为梁溪市政府办公厅秘书长。
“市长,这是您要得几个合适的秘书人选资料,您看一下,另外,这边是明天上午,八点,在纺织集团那边举行旧城改造奠基仪式的资料。”易军走进办公室,将两份资料放在桌子上,很是熟练的帮聂振邦倒上了一杯浓茶。虽然,易军已经是秘书长了,可是,聂振邦新秘书还没有到位之前,易军还是承担着秘书的工作。没有半点的不耐。
这种作风,很让聂振邦满意,不骄不躁。也没有少年得志的轻狂,一如既往的保持谦虚态度。这也是自己看好易军,并愿意大力培养和扶持的根本原因。
“嗯,放在桌子上吧,易军,这段时间,在新秘书到位之前,可就要辛苦你了,政府一摊子事情要你管,还要顾着我这边。”聂振邦微笑着说了起来。
身份地位的变化,使得聂振邦的语气也有了变化,称呼,也从以前的小易,转变成为了易军,这倒不是说聂振邦势力,以聂振邦和易军的关系,不说易军现在还只是正处级,即便是正厅级,聂振邦叫小易,恐怕也没有太多的问题。实际上,这也是从易军的角度去考虑。毕竟也是领导了。再叫小易,也不太适宜,领导形象还是必须要保持的。
目光收回来,聂振邦将注意力放在了桌子前面的三份资料上,最上面的一份,聂振邦最是重视,资料的摆放位子,这也是有讲究的。最前面的,自然是易军最为看重的。
目光一扫,这个名字,却是让聂振邦有些熟悉,黄旭阳,再看年龄,三十一岁,比自己大了三岁多,在简历的旁边,一张大头照片上,依稀还显得有些稚嫩的样貌。让聂振邦浑身一震。这个人,不就是自己曾经在京城大学中文系的同宿舍同学么?
虽然,这辈子,自己去宿舍只有两次,在班上读书,四年加起来甚至都没有一个月时间。可是,上一世,自己可是很清楚的,此刻,记忆的闸门打开了,如潮水一般的涌现心头,记得,黄旭阳确实在毕业之后被分配回了原籍梁溪。可是,之后就没有任何的消息了,现在看来,毕业已经七年了,黄旭阳还只是市政府秘书科的一个普通科员,甚至,连主任科员待遇都没有解决,这辈子,自然是不会有什么发展了。
翻过第一页,下面,就是关于黄旭阳的简历了,一看毕业院校,果然是熟悉的字眼——京城大学中文系90届中文一班毕业,聂振邦等人是86年秋季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