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节
纲摇了摇头,觉得还是不可信,土地、人员、种植方法都没有改变,所以收成不可能会有这么大的提高!
众人都已经睡下,李纲仍旧在思索这个问题,久久难以入眠。
其实,如果仔细的研究后世的许多现象,肯定能够轻易的想通现在的这个问题——一切都是制度的缘故,就好比后世的中国农村,突然从农村公社变成包产到户,土地还是那样的土地,农民还是那群农民,种植技术仍旧是以前的种植技术,但是突然间收成就大大的提高了!在包产到户之前,中国绝大多数人吃不饱饭,那个艰苦的年代里,饿死的人比比皆是,有人说饿死了几百万人,甚至有人说饿死了上千万人,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一个确定的结论。而实行包产到户之后,仅仅一年的时间就解决了农民吃饭问题,到了第二年、第三年农民手里就有了余粮,又过了几年,农民开始有余力去做一些副业,许多农民都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现在高丽的变革和后世的中国农村一样,因为制度的改变,农业生产力突然有了一个突飞猛跃式的发展,农业收成变成以前的两倍,可以预计,这样的制度一直实行下去,农业问题将会彻底的解决,并且会有很多人口从农业中解脱出来,投身到工业或者商业之中去。
说起来,现在高丽的农业亩产量是远远不如后世的,在后世,小麦的亩产量可以达到六七百斤,高的甚至可以达到bā • jiǔ百斤,而现在只有一二百斤。但是和后世不同的是,这个时代人均土地面积要远远大于后世了。在后世,南北朝鲜的总人口加起来超过7000万,而现在的高丽只有500万人口。至于东北地区,人口就更加的少了,现在只有百余万,在后世这里可是有一亿人口的!所以现在的人均土地面积是后世的十几倍,如果东北开发出来,那东北的人均土地面积将是后世的几十倍甚至更多。
第二天清晨,李纲带着侍从离开了盐川县,他心中仍旧有些蒙蒙隆隆的,隐约觉得是制度的缘故,但是也不敢肯定,他仍旧是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
一路从盐川往南而去,所过之处所有的乡镇、村庄都是丰收景象,农民们都异常的兴奋。除了将小麦运回粮仓之外,许多农民已经开始准备种植秋粮了。只是这个时候还没有后世的玉米、番茄等作物,现在只能种植一些高粱、秋荞麦,或者种植一些白菜、萝卜等等用于冬天食用。
“老百姓的收成虽然远远超过往年,但是官府得到的粮食未必会超过以前!以前的高丽,农税超过三成,现在大都督只收一成!我看,今年的粮税顶多和往年相同罢了!”在李纲一行人中有一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这青年长的和李纲有些相似,此刻撇嘴道。
此人乃是李纲的侄子,名字叫做王杉,原本在中原老家,后来也被李纲接到高丽,现在也跟着李纲干一些公事。
听到侄子的这话后,李纲摇了摇头,道:“你错了,绝不是这样的!今年高丽的农税收入也会远远超过以前的!你忘了,无论是大宋或者是以前的高丽,有很多人是不交农税的!”
“这……”王杉一愣,然后很快反应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