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
末年的进士,没有想到竟然被武松“请”到了梁山泊。
这个人在历史上名声不错,据说也很有才能,现在既然来到了梁山泊,自然也不能放过。
看完之后,武松开始回信,信中先是让武松呆在梁山泊,陪着武太公。这十几年来,武太公对于武松可是无比的想念,武松既然回来,自然应该尽尽孝道,倒是他们兄弟两人,不用急着见面,迟早都会见到的。另外,武栋让武松跟着林冲学习一下军中的规矩,他可不希望武松仅仅是一个武力高强的蛮汉,而是希望武松成为一个懂得兵法策略的领兵人员。
然后是吩咐看好李纲,不要让李纲离开梁山泊,暂时可以让李纲跟着晁盖一起处理民事。
接着是让人将张顺和十二棍僧带到高丽来,现在的高丽,即将发生大规模的冲突,正需要用到这些人。
最后则是吩咐朱贵、曹正探查李师师的消息,最好能够知道李师师的下落。
将信送走之后,之后的几天仍旧在处理高丽的事情,商会、船厂、海军,需要处理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而且武栋还在学习高丽话,现在已经能够说简单的高丽语了。
“大首领,我们已经带了2000名士兵来到高丽,大阜岛还有1000的海军,为何现在还不动手啊?”吴用有些不解地道。
这2000名士兵现在都分布在18个船厂之中,名义上是保护船厂,实际上则是随时等候武栋的命令。
武栋道:“现在时机还不成熟。”
吴用道:“需要什么时机啊?我们的实力强,他们的实力弱,直接打就可以了。”
梁山的这2000陆军,还有1000海军,都是日夜训练,比起大宋朝的禁军都要厉害,更不用说高丽的军队了。可以说,这么多的士兵几乎能够打败所有的高丽军队,难怪吴用不解。
武栋笑道:“两国开战,你以为和两个人打架一样啊?不管如何,总要有一个借口才行。”
所谓的“借口”,也就是一个“开战理由”,这个开战的理由能够让自己一方变成所谓的“正义一方”,让对方显得理亏,哪怕这个借口仅仅只是用于宣传。近现代的时候,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时候,也都要找一个所谓的借口才行。就算是日本人,发动918事变,也找到借口,说是中国军队损坏铁路,他们要保护铁路等等。后来日本人进入华北,借口也很荒谬,说是士兵失踪,要进入中国地盘寻找,中方军队不让,然后向他们进攻,所以他们反击云云。
所以,武栋也需要一个时机,需要能够找到一个相对正当的借口才行。
武栋正在思考要不要故意制造事端,创造一个“借口”,谁知过了没有两天,龙渊城就发生了一件事情,给了他很好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