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节
拖家带口的滚滚人流,满怀希望,往山西大同两镇及塞外之地而来。他们一部分在两镇之地被吸引,一部分则是继续往塞外而去。随着滚滚流民的到来,一个又一个庞大的移民安置点在两镇各地建立。
到了这里,不但有栅屋住,每天还有稀饭喝,更重要的是,流民们都会经过严格的卫生消毒,换取发放的新衣服,保证不会有传染病的疫病爆发。在安置点观察七日后,他们便会被组织起来前往各地安顿劳作,开始新的生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工代赈才是王道,黄来福可不养懒人。
这些流民们被安置在两镇境内只是一小部分,毕竟两镇内自己的居民都不少,土地也不多,将他们送往塞外才是正理,毕竟那里才有无尽的土地资源,也需要大量的人口。
据移民局的统计,仅仅从万历二十九年下半年到第二年的春天,送往塞外的大明流民就高达百万之多,无数的新城镇与屯田农场在塞外建立起来。而黄来福从万历二十一年开始经营塞外起,这多年中,前往塞外的大明汉人总共不过百万,此次天灾,也为黄来福的塞外布局,获得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黄来福在忙着组织流民移民塞外同时,当然也不会不关注那些仍在内地的流民们,在万历皇帝调粮赈济灾民的同时,大批的粮队也从山西及塞外前往京畿之地,更引起了百官们对塞外的关注。
早在几年前,当塞外开始向大明内地输粮时,很多人己经改变了对该地鸟不拉屎的印象,眼下连大明内地都大灾后,塞外仍有余力输粮,就更引起人们的重视了。内阁首辅沈一贯甚至向万历皇帝建议在塞外诸多地方设立州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