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回到明朝做千户 > 第247节

第247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田亩子粒,早己不再真实,各地的地主官员,隐瞒土地不报,把税收转嫁到小民头上,富者越富,穷者越穷。

还有各地商税,这其中的利润,都被大商人大官员瓜分完毕。海禁早己解除,然后海贸除了给沿海的官员大海商们增加利润外,国家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还有各地矿山,也被各地豪强及官员占据,国家同样收不到钱财。更可怕的是,这些得到好处的官员商贾们占据了舆论要点,如果国家开征税收,便会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弹,动辄以与民争利抨击。

对于财政问题,历史中万历帝以开矿榷税与三饷加派解决。说实在,开矿榷税,黄来福是非常赞成的,事情处理得好,利大于弊。但三饷加派他就不赞成了。

想到这里,黄来福道:“皇上,国用问题,纷繁复杂,一时解说不易。如需长远解决国财问题,臣需好好思量,写个折子。如只需解决眼下的朝鲜用度,臣倒是有一个法子。”

第149章发行国债的构想

“国债?”

万历帝惊讶地道。

“是的,皇上。”黄来福施礼道:“我大明虽未发行过国债,然在西洋红夷各国,以国债解决国家用度,却也有百年历史,且效果非常明显。我中华取天下之长,西夷之法,也未尝不可为我中国所用。”

近代以来,西方银行界大多是沿用中国古代银行之法建立,比如纸钞发行,基本银行程序等,都是学自中国。不过青出于蓝胜于蓝,经过多年发展,西方银行发展出了许多独到之处,国债制度就是其中一点。在中古晚期,西欧各国家便普遍采用了包税制及国债制,有效地解决了国家政财问题。

以英国为例,从17世纪起,英国建立了国债制度。很快,国债增长越来越快,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时为5300万镑,到七年战争时即高达122亿镑。总之,英国通过农业革命,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国债制度和税收政策等,使它的资本原始积累以超过任何国家的速度顺利地进行着,为工业革命的兴起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不过国债这个东西有利有弊,需要将来有一定的偿还保障,而且听起来不好听。国债国债,国家欠债,怕是那些大小官员们听后会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吧。中国传统的官员都是希望国家库藏满仓,而不是欠个一屁股债。

黄来福之所以向万历帝提起这个方法,原因之一是万历帝是个非常灵活的君主,对他来说只要达到目的,手段问题可以考虑。二是此时的大明包容精神还是非常宽广的,她们并不介意引进国外任何先进的东西,以佛郎机火炮为例,从发现到引进,到完全国产化,到青出于蓝,胜于蓝,不过用了十几年时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