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节
城,定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击败关羽,不给赵云和马超插手的机会。”
“不错!”徐晃兴奋地叫道:“司马贤侄所言甚是,本将一直忧虑怎么防备赵云和马超呢,哈哈……这次可真是高枕无忧了。”
随着徐晃的笑声,众将也都高声庆贺起来,在他们看来,只要水计一出,关羽就已经必败无疑。
这可不是徐晃等人小看关羽,水火无情,在关羽没有能力野战的情况下,徐晃想什么时候放水就什么时候放水,江陵一点反抗的余地都没有。可以这么说,水淹江陵确实算得上百战百胜之计。
不过司马懿的计策并不那么简单,在司马懿看来,既然要水淹江陵,就要做到尽善尽美,万无一失,还要尽量避免损失战后。
看看司马懿的一系列措施。
首先,司马懿并没有胡乱放水淹城的意思,在实地考察了几天之后,司马懿才确定了一条十余里长的引水路线。
不是单单的掘开大江江岸,而是开挖一条数丈宽水渠,直接把江水引到江陵。此外这条水渠还要把附近的积水也汇聚起来,有一定的防涝作用。
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不过对于徐晃来说,还不是难事,攻城哪有不死人的,把人力物力放到开挖沟渠上,其实更划算一些。就连兵卒表现的也很踊跃,挖沟顶多是累点而已,但总比攻城安全得多吧。
第二,司马懿个刘晔联手设计三个大绞盘,这三个大绞盘分别安装在开挖的沟渠两侧,用来搅动三面木栅栏。
三面木栅栏大小和沟渠和截面差不多,全是用巨木打造而成,坚固异常。而且在绞盘旁边还对极了无数巨石沙土,只要徐晃一声令下,绞盘就可以栅栏沉到水中,截断江水。这就是司马懿的补救措施,用这三道闸门,不但可以控制水量,还能及时截断江水,防止江水泛滥,荼毒百姓。
第三,徐晃还建造了无数简陋的小船,用来攻打江陵。
当然,司马懿的计策很好,但实施起来也是一件很耗费时间的举动,动用的人力物力也不可计数,非一朝一夕之功。
而就在这段时间里,江陵城中的文臣武将也做出了一系列举动,修建城墙,训练士卒就不用说了,这都是正常现象。不怎么正常的就是有不少人偷偷派出亲兵心腹,和徐晃赵云等人勾结起来。
不得不说,大多数人都是目光短浅之辈,虽然李重实力更强悍一些,可由于徐晃离得更近,多数心怀异志的人都选择了投靠徐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