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旌旗 > 第382节

第382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个办法确实不错,陆逊的军事才华确实很出众,几次冲杀下来,张飞也和伊籍有了一些默契,最起码两个人在时间上能踩上点了,基本上就是点火之后两个时辰,张飞和伊籍一起出兵。

当然了,李重也不傻,伊籍能看明白张飞的信号,李重也同样能看明白,提前做好一些准备。

但总体来说,陆逊的提议还是利大于弊的。

不过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兵力问题,伊籍手下的兵卒不够了。几次大战过后,伊籍手中的军队已经不超过一万五千人,这个数字也就和甘宁手下的兵卒差不多多了。

无奈之下,伊籍只能暂时停止救援张飞的举动,抽调沿江各县的兵卒补充兵力,再就地招募兵卒,嗯……就是拉壮丁。

也就是说,无论胜败,丹阳郡和吴郡沿江的兵卒已经被伊籍抽调的差不多了,防御力大大降低,甘宁已经有能力进攻沿江各县了。可现在伊籍哪里顾得了那么多,刘备的军令已经明说了,不惜一切代价救援张飞。

十天之后,伊籍勉强凑了两万五千兵卒,展开第二轮救援活动。

但就算这样,伊籍也杀不透赵云的防线,在到广陵的路上留下一具具尸体。这很正常,论到打仗,赵云能完爆伊籍十条街,更何况赵云的优势太大了,以逸待劳,优势兵力,优势兵种,优势地形,伊籍能赢才不科学。

从这里,也能看出刘备最大的劣势了,那就是缺乏骑兵。

多了不说,如果伊籍手中有一万骑兵,可能结果完全就是两样。别看赵云兵多,但赵云的战线也非常长,广陵的东西南三个防线,都在伊籍的攻击范围之内,甚至北方都不是绝对安全地带。

如果伊籍有骑兵,赵云就只能平均分配兵力了,相对来说、赵云防线就会薄弱一些。可伊籍没有骑兵,赵云完全可以通过骑兵的机动力来弥补战线的薄弱问题。

这就是地理的而已。

在古代,大多数战乱,南北割据的情况,都是北方集团取得胜利,骑兵优势就是一个主要因素。

把长江当做分界线,北方集团可以好整以暇的打造战船,训练水军,一年不行就十年,十年不行就二十年,南方集团只要有一次疏忽就完了。

可南方集团不行,他不能训练骑兵,一年不行就十年,十年不行就二十年,木头又都是,没有战马你拿什么训练骑兵。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明太祖北伐才被改变,必须要承认,朱元璋的胜利是有前提条件的,朱元璋能击败元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民族的意志在起作用,华夏民族的力量,永不磨灭的民族精神。

第四百零七章广陵城下的混战

现在李重军中最忙碌的不是赵云、不是黄忠,也不是周瑜,而是贾逵贾仲道,出于种种原因,李重现在攻打广陵完全采取机械化措施,如果弓弩也算是机械的话。

四面城墙之外排列着无数投石机,巢车,等攻城机械,而在这些庞然大物身前是密密麻麻的弓弩手。每一次号令之下,广陵城外都会有无数羽箭石块冲天而起,落到广陵城墙内外,情形完全就是地毯式轰炸。

这种攻城发誓是最耗费时间,也是伤亡最小的,但现在李重一点也不着急,可能的话,李重甚至还要拖延一下破城的时间。

对于这种全方位的打击,张飞也很苦恼,但他也没有办法,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带伤出城,破坏李重的攻城器械。但张飞的目的并不是这么简单,张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想法,就是尽快和伊籍取得联系。

在遭受了无数损失之后,张飞的斥候终于冲破了层层包围,来到丹徒城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