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民国]辛亥大军阀 > 第1200节

第1200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就不是官员出身,而是正儿八经的企业家,他就是原福杭纺织集团的总裁季永安,乃是一个职业经理人,1940年换届之时呼声非常大财政部总长候选人费晶贤也不是官员,而是东南大学经济系主任。

这里头的原因嘛,一方面是因为陈敬云对内阁成员需要的非常高的专业素养,因此非常倾向于选择学者类的人才,另外一方面也是和中国这数十年来尤其是清末民初阶段形成的政治传统有关,清末民初阶段非常多的高级官员都是非职业官僚出身,律师、企业高管、名望士绅被邀请担任政府高管的例子非常多,而这种传统也一直延续了下来。

从这一点来说,中国的内阁体系和西方国家有些类似!

第〇九二三章樱花计划(下)

中国成立了这么多的战时经济规划机构,自然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挖掘出更为庞大的战争潜力,一个国家要打仗,而且还是和中国这样的庞大国家要进行一场规模庞大的世界大战,就必须充分的挖掘所有战争潜力,这样才能够做到每年达到生产数万辆坦克和飞机的规模。

不过尽管中国已经对日本大规模开战,也相应成立了物资定额分配的制度,但是到目前为止却是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施行,只是流于表面而已。这是因为战争还没有波及到中国本土,中国国内的各项工农业生产都没有遭到破坏,而且有着来自东南亚以及中亚地区的大量物资补充,使得中国的各种工业以及生活物资非常充沛。

相反没有限制,反而中国民众的生活水平竟然还在战争时期得到了逐步提升!战争的爆发给中国各行各业都带去了大量的订单,过去几年里中国几乎每年都保持了每年高达数百亿华元的军费支出,如此庞大的军费支出被中国国内工业体系消化之后,所代表的就是工业规模扩大,工人阶层的就业率进一步降低到甚至可以忽略的地步,企业为了赶工开出了高额工资,甚至使得中国的工人平均工资水平对比1940年的话,提升了百分之二十左右。

为了控制国内工资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而造成军工生产的更大军费支出,战时经济规划委员会不得制定了战时劳工薪资维稳计划,强制性的逼迫各大企业不得私自提高薪资水平。

工资收入提高了,而物资供应又没有减少,民众的生活水平提高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中国如此,受到战争影响更小的美国就更是如此了,美国虽然在头两年也进行了物资的限量供应措施,但是到了如今也已经是流于表面没人当回事了,美国人的生活水平比战前甚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不得不说,这一场世界大战对于大多数参战国来说都是一场噩梦,但是对于有些参战国而言,比如中国和美国来说却是一场大机遇!

中国的就不继续说了,说美国那边,美国的失业率从三十年代普遍超过12%的水平降低到1943年的19%,这种水平可以说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找到工作。而普通市民的人均收入从1937年七百五十美元年收入提高到1944年的一千两百多美元年收入,而农场主的收入更是增幅达到三倍左右。

这一场世界大战才是真正的挽救了美国在三十年代时期的经济危机,如果没有这场战争,罗斯福新政就不过是一句笑话,新政玩了差不多十年失业率都还一直高居12%到14%的水平,谁要是说这样的新政是成功的话,估计美国人民都得一人一口吐沫淹死他。

相对于在战争里大规模发展并急剧提升国力的中国和美国来说,其他参战国就显得悲剧的多,英国的人员伤亡虽然不算大,但是元气大伤,国库里的黄金已经十去bā • jiǔ被用来采购各种物资和装备,而法国都亡国了不提也罢,俄罗斯共和国则是被中国一口吞下连骨头渣都没有剩下,苏俄也是元气大伤,而德国虽然还在勉强维持但是距离彻底失败也不远了,然后还有一个极度悲剧的日本,人员伤亡就不说了,现在日本国内的各大城市基本被化为一片废墟。

这场战争打到现在,就只有两个胜利者,一个是中国,一个是美国,其他的都是失败者!

而这些失败者中最悲剧的还是日本,前些时候遭到的密集常规轰炸就让他们受不了了,然而现在,陈敬云为了进一步打击日本人的信心,更是决定了对日本采取核弹轰炸!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