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民国]辛亥大军阀 > 第1115节

第1115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力不足,和日本海军打起来就需要用冒险的计策,而今天,毫不客气地说中国海军已经不需要什么计策,要的就是光明正大的平推过去,汇集庞大的主力舰队逐一消灭日本海军残余力量,如果日本海军残余舰队躲着不肯出来,那么中国海军就会对日本沿海进行严密的布雷封锁,然后采用舰载机空袭的模式攻击日本海军基地,把这些残余军舰都消灭在港口里。

所以说,不管是日本海军把残余主力拿出来决战还是说龟缩在港口里,对于中国海军而言区别不大,要出来决战自然是最好的,争取一战而下就把日本海军残余主力给灭了。如果他们躲着,中国海军就用布雷和空袭。要知道中国海军为了实施登陆日本本土,封锁日本沿海,可是建造并改装了大量的快速布雷舰。

中国海军在战前的快速布雷舰不算多,只有一些老旧驱逐舰改装的快速布雷舰,后来间战期间也是陆续建造了一批航速在二十节左右的布雷舰,不过数量也不多就那么几艘而已。一直到二战爆发后,中国海军才是大规模发展快速布雷舰、快速运输舰等辅助船只,而这些船只都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原型都是海防舰队中的护卫舰。

二战前海防舰队中虽然也有护卫舰,但是主力还是从海军主力舰队退役的驱逐舰和巡洋舰,比如海参崴基地中的第四海防舰队,之前的主力就是两艘兴上级重型巡洋舰,虽然这是有着三十年舰龄的老船了,但是六门八寸主炮、二十八节的航速使得他们依旧能够发挥不小的作用,然后还有数艘万字级的驱逐舰。

但是在二战后,中国海军主力舰队对于驱逐舰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新式驱逐舰的价格也非常昂贵,不可能说大量给海防舰队配属作为沿海巡逻兵力使用。这种情况下海军就被迫发展原来作为巡逻舰使用的千吨级别、航速只有二十节左右,火力薄弱的护卫舰了。

这些护卫舰价格便宜,而且也没有什么技术难度,国内的中小造船厂就能够造,不用挤占那些大型造船厂的船台资源。

因此这些护卫舰就被大量建造出来并配属给各大海防舰队,成为沿海巡逻的主力。而同时这种满载排水量在一千五百吨到两千吨之间的护卫舰船体非常实用用来改装成为各种辅助舰,包括快速运输舰,快速布雷舰,快速供应舰,快速维修舰等。

因此自从1937年开始,几乎海军发展的每一款护卫舰的船体最后都被改装成为了各种辅助舰。

这也算是中国海军省钱的一个办法!毕竟这些辅助舰所需的规模非常大,而且对性能的要求也不算小,二十节甚至二十五节的航速一般民用船只也很难达到,要知道这年头标准货轮的航速大多在十节到十三节之间。而超过十五节的货轮基本都有军方影响的因素,比如美国的自由轮才11节左右,而后续美国为了获得更高航速的货轮,才有了十六节左右的胜利论。但是采用了蒸汽轮机的动力系统,直接导致价格更高了。

而在中国国内,由于海军对于蒸汽轮机的需求量实在太大,驱逐舰、巡洋舰、航空母舰等等都需要,而且一些一万多吨甚至两万多吨的快速补给舰、护航航空母舰也需要蒸汽轮机,而这就导致了国内的蒸汽轮机产量很难能够挪用出来用在护卫舰或者普通商船中,而实际上就算产量足够也不可能使用,因为价格太贵。

实际上目前中国的大量低速船只,包括民用货轮大量使用的是三胀式蒸汽机,此外还有部分的柴油机。

而中国发展的护卫舰,使用的就是柴油机,船体也没有什么装甲,火力也不咋地。

总之它的优势除了价格便宜还是价格便宜!

而它的价格优势也就让海军把这几个型号的护卫舰大量改装并发展为各类快速辅助舰。

当大量二十一二节的快速布雷舰在主力舰队的掩护下,前往日本沿海海域布雷后,就能够彻底的封锁日本沿海。到时候日本海军残余主力想要出来都出不来了。

而日本海军自然是不会坐以待毙的,随着中国对日本宣战,日本海军立即就是启动了相关的作战计划,而第一要务就是封锁对马海峡,防备中国通过对马海峡登陆日本本土,而第二个就是守住琉球诸岛,保持日本本土到南洋地区的海上运输通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