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民国]辛亥大军阀 > 第1012节

第1012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可是依旧云集九州海域,防止中国海军的突袭,派往印尼的只是一支小规模舰队而已。

也就是说,要想让日本进攻南太平洋地区,必须打消日本对中国的军事顾虑,为此,中日的秘密谈判中,日本方面提出了海空军事缓冲区这个构想,以缓解中日两国间的军事对峙关系。

海空军事缓冲区的构想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空军方面,日本方面承诺不在九州、本州西部地区部署远程轰炸机、而中国则是承诺不在朝鲜部署远程轰炸机,也就是说双方不对彼此部署进攻性空中力量,但是对防御性的战斗机部署不做限制。

第二点就是海军方面,中日两国约定东海、日本海为海上缓冲区域,双方部署的海军兵力只能保持在一定比例,而具体部署数额由两国再另行协商,此外两国海军这两个海域的活动必须通报对方,尤其是远洋训练等内容必须通报对方。

这里头中日两国都是有着戒备,日本人怕中国海军袭击自己的海岸线,但是陈敬云也怕日本冒险给上海来一次大规模空袭啊,要是珍珠港空袭变成了上海空袭,那陈敬云不得哭死。

这个海空军事缓冲区的构想基本上就是为了打消两国的军事敌意的,限制的都是进攻性的力量,但是不会对防御性力量做出限制。

只有当中国和日本的军事对峙没有这么严重的时候,中日两国才可能抽调出海军主力进行对外的扩张,对于中国来说如此,对于日本来说同样如此。

六月九号,中日在南京签订“中日友好合作条约”为了避免刺激英美,此份条约是以密约的形势存在,而条约刚签订,中日两国的海空军相继撤出了对马海峡以及东海等区域,只保持必定的防御兵力,日本方面开始向印度尼西亚方向增兵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动员,他们已经在为参战进行最后的准备。

中日密约刚签订不久,六月十三号,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俄宣战并发动了规模宏大的进攻!

第〇七七九章苏德战争(上)

六月十三号无疑是世界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天,其重要性甚至比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的那天更加重要,如果说1939和1940年这两年战争只局限在欧洲地区以及亚洲地区的小规模冲突的话,那么1941年六月份德国发动了对苏俄的进攻,则是宣示着这场世界战争已经正式进入了最为高潮的阶段。

严格上说起来,苏俄也不是刚开始参与这场世界大战,1939年底和1940年初那几个月的苏芬战争,1940年处的中苏奥拉夫冲突都可以认定是这场世界大战的一部分,而这两场战争也是彻底暴露出来了苏俄军队的素质并没有他的数量那么让人惧怕。

中苏奥拉夫冲突的过程虽然还不被外人所得之,中苏两国都宣传己方在冲突中获得了胜利,中方说的是歼灭了多少多少苏军,攻克了奥拉夫等数个重要地区,而苏俄方面则是宣扬苏军战斗力强悍,以弱势兵力抵抗了中军庞大兵力的进攻,并粉碎了中军快速突进的战略企图,把中国逼到了谈判桌上来,不管如何宣扬,其实那只是一场有着极大局限性的武装冲突而已,根本无法谈及双方谁胜谁负,因为尽管从冲突的前面五六个小时而言,当时是中国占据了优势,但是当时中国第四装甲军达到了预定作战目的后就停止了进攻,而当时苏军也是完成了紧急调动,经过一夜的混乱后已经是调集重兵准备进行战略防御作战,而当时除非双方爆发全面的战争,中方投入更多的部队,不然实际上也是无法突破苏军的防御。

不管奥拉夫战役的胜负如何,但是苏军在这一场战役中却是暴露出来了众多的缺陷,让中国看到了苏军的众多弱点,实际上苏军当初战斗力低下在苏芬战争中就已经得到了充分体现,苏军虽然在苏芬战争中取得了战略胜利,但是苏军当时依靠的却是远远超过出苏芬的部队数量,普通的步兵就不说了,坦克,飞机等这些技术性的兵器投入几乎是芬兰的十几倍以上,苏芬战争中苏俄先后累计投入各种坦克数量高达数千辆,而当时芬兰的坦克拥有量不过才一百多架而已,而战争中苏俄损失的坦克数量也非常惊人,众多装甲部队几乎成建制的被歼灭,少数的芬兰坦克兵甚至能够取得驾驶一辆坦克击毁十余架苏军坦克的战绩。

苏军在苏芬战争以及中苏奥拉夫冲突中所暴露出来的战斗力低下极大的增加了希特勒进攻苏俄的信心,可以说,如果不是苏俄在进攻芬兰的时候表现出来的那种低劣战斗力,希特勒还没有什么胆子敢去进攻拥有将近两万辆坦克,上万架飞机的苏俄,要知道德国都已经开战那么久了,但是德国人现在保有的坦克数量依旧不算多,在东线也就几千辆而已。

也正是因为苏军在苏芬战争以及中苏奥拉夫中的地下表现,让斯大林醒悟了过来,并开始大力恢复苏军的战斗力,而不是继续玩政治大清洗了,而且也是开始研发并服役新式坦克。

现有的各类t26,t28等坦克以及bt5、bt7系列坦克已经被证明在质量上远远和中国的数种现役主力坦克对抗,苏军中的kv坦克虽然不错,也是被证明能够有效的对抗中国的t6、t9这两种坦克,但是面对中国初期型号的t12中型坦克也还可以,但是面对后期装备了长身管75毫米坦克炮的改进型t12坦克时就有些无力了,更加不用说面对t11重型坦克上的105毫米坦克炮以及中国的t15坦克了。

因此在1940年里,苏俄在斯大林指示下开始研发更加先进的坦克,包括kv坦克的改进型号,装备八十五毫米坦克炮、甚至搭载一百毫米的坦克炮,但是kv坦克底盘也是三十年代中期所设计的,有着极大的缺陷性,原先引以为傲的防御性能在面对中国陆军t12的新式75毫米坦克炮面前也是挡不住,更加不要说中国陆军已经开始批量生产装备105毫米坦克炮的t15中型坦克了。所以苏俄方面正在准备采用全新研发的重型坦克底盘,也就是“斯大林系列”(is)。当然了重型坦克的性能数据虽然看上去很好,但是受限于重型坦克的成本以及技术限制问题,使得了不管是苏俄还是中国,都不可能装备太多的重型坦克,中国陆军中大名鼎鼎的t11重型坦克虽然性能优越,但是到目前一共也就装备了不过几百辆而已,远远无法在数量上和那些动则数千辆的中型以及轻型坦克相提并论,中国的t6、t9、t12系列中型坦克的装备数量可是好几千好几千的,要对抗中国数量庞大的中型坦克群,仅仅依靠少量kv以及is系列是无法办到的,苏军还需要一款可以大量生产,造价便宜的中型坦克,这个时候,根据bt7快速坦克的设计经验,以及参考了从奥拉夫战役中缴获的一辆中国t9坦克,苏俄终于提出了他们的新一代中型坦克计划,新式坦克依旧采用bt7快速坦克的履带模式,优化机动性,而在防御上几乎是照搬了t9坦克的防御设计,才用了大角度的倾斜装甲以及一体化的铸造炮塔,并且在武器上甚至也是照搬t9坦克的口径,才用了一门762毫米的坦克炮,而这个完成了设计的苏俄新一代中型坦克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t34坦克了。

苏军的t34坦克最开始的设计目标,是为了对抗中国庞大的中型坦克群,初始对抗目标是t9坦克,又把t12坦克作为了主要对抗目标。

中国目前大规模现役的t6、t9、t12这三种坦克中,t6坦克自然是属于老旧的淘汰货,但是t6坦克数量上千架,中国陆军自然也不能当败家子全部都退役掉,所以能用的还在继续使用,不能用的就拆零件给那些现役的t6坦克当备件。主力则是t9和t12系列,而实际上t9和t12这两款坦克非常相似,虽然t12在速度、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