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民国]辛亥大军阀 > 第665节

第665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基础上设计并建造加贺级战列舰两艘,另外再长门级战列舰以及加贺级战列舰的基础上设计并建造四艘天城级战列巡洋舰。

而且这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根据日本八年一线,八年二线,八年三线的方针,那么到了大正12年(西元1923年)到大正15年(西元1926年),也就是1927年后扶桑级,伊势级等六艘战列舰舰龄将会满八年,战列巡洋舰中的四艘金刚级也会因为舰龄超过八年而转入二线,那么到时候日本海军就需要再建造四艘的战列舰和四艘战列巡洋舰。

而这个也就是1918年八八舰队的后续计划,预计耗费超过八亿日元,而1918年的日本财政收入才十四亿日元左右而已。

可以说,日本海军从无畏舰出现后,一直所进行耗资巨大的海军扩充行为已经严重拖累了他们本国经济的发展,如果不是欧洲大战爆发后给日本经济带来了澎湃发展的动力,那么日本财政估计在1915年的时候就已经崩溃,更别说接二连三提出八四舰队,八六舰队和八八舰队这些计划了。

和日本海军的扩张形成对比的是美国海军,美国和日本以及英国之间的海军竞赛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甚至在美国登陆欧洲参战的时候都没有停下海军竞赛的步伐。实际上美国和日本之间的海军竞赛是针锋相对的,1914年下半年日本抢占了新几内亚后,美国和日本针对性的临时拨款增加了两艘战列舰,美国增加的是两艘新墨西哥级,而日本增加的是两艘伊势级,而且美国的十四寸五十倍主炮比日本伊势级的十四寸四十五倍炮威力更大,为了回应美国的四十寸五十倍炮,日本的长门级战列舰就史无前例的使用了十六寸的四十五倍主炮,同样不甘落于人后的美国短时间内就是拿出了十六寸的四十五倍炮并装备到了科罗拉多级战列舰上。

这几年的日本和美国几乎每年都是开工建造着大量的战舰,而作为同样是太平洋沿岸国家的中国海军自然也是不能免俗的同样加入到了这一场海军竞赛中,不过和日本和美国的大规模造舰不同的是,受限于中国大陆军主义以及海军经费不足的问题,中国海军的发展更注重于中小型军舰以及新式舰种比如航空母舰上面。

1915年中国海军提出了海军第一期发展计划后,中国海军花费了三年的时间先后建造了六艘驱逐舰,两艘轻轻巡洋舰,另外还有高达二十七艘的鱼雷快艇。由此形成了中国海军的两个雷击舰队,此外还对两艘前无畏战列舰和两艘的装甲巡洋舰进行了小规模的改装。使其发挥出最后的潜力来继续担任中国海军主力的重任。

同样受日德兰海战的影响,中国海军内对大型高速战舰的前景无比看好,为此提出了购买四艘三万吨大型高速战舰的计划,不过当计划提交到了陈敬云手上的时候却是被陈敬云否决,因为再陈敬云看来,海军未来的发展目标就应该是航母,哪怕是航母现在还不够成熟但是依旧是应该以航母为发展目标。至于其他的舰种都应该是为了航母而服务的,而不是和现在日本和美国。英国等海军里的航母是为了战列舰而服务的一样。

而海军提出的建造的这四艘大型高速战舰的性价比在陈敬云看来实在太低,海军的预计造价是每艘高达三千五百万元,而同时期的战列舰价格也不过四千万左右,而这样的战列舰对上同时代的战列舰根本没有胜算,一个只装备十四寸炮的大型巡洋舰是无法和敌军那些装备了十六寸巨炮的战舰相对比的。

这计划被陈敬云否决了后,海军迅速更改了造舰计划,再一次提出了建造两艘四万吨战列舰,四艘两万吨大型巡洋舰和两艘大型巡洋舰以及六艘驱逐舰的庞大计划。

看着海军中提出的这份海军第二期发展计划,陈敬云也是感到有些犹豫,虽然中国目前实行的是大陆军主义,主要的军费在向陆军倾斜,但是海军每年依旧能够获得不少的经费,1915年就是五千万,1916年的海军经费是五千三百万,而1917年的海军经费已经是上涨到了五千八百万,等到了1918年的时候,海军经费已经突破了六千万大关!虽然还远不如陆军那每年好几个亿的军费,但是也不算少了,正所谓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这一年好几千万军费要是不大规模造舰的话,那么这么多钱还真花不出去……

对于海军的发展,陈敬云是知道战列舰以后必将是落伍的,但是要多久才会落伍呢?按照陈敬云自己的估算少说也得三十年代以后,也就是说至少也得十几年以后,而这十几年内航母实际上是担负不了海军主力的重任的,在全金属的俯冲轰炸机出现之前,航母注定只能是辅助力量。

再者即便是四十年代的航母时代里,高速战列舰依旧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个航母编队里有着一艘高速战列舰护航是必须的,不然在雨雾黑夜天气或者狭小海域里遭遇敌军高速战舰袭击的话,没有战列舰在前面顶着航母就是一个活靶子。

为什么早期的航母速度都那么快呢,除了飞机起飞需要甲板风飞,就是因为航母需要依靠速度来逃命,就航母那防御能力别说遇上敌军的高速战列舰,就算是遇上敌军的重巡甚至轻巡等都会受到重创。

面对着未来的发展,陈敬云考虑了许久后才是下定了决心,战列舰不是不可以买,但是必须是拥有高航速的高速战列舰,可以在十几年后依旧发挥为航母护航的作用,不然的话买回来用不了几年就只能沦为二流战舰去担任炮击陆上目标的角色了。

除了这个战列舰外,陈敬云更愿意发展那些两万吨以下的重巡洋舰,这些装备八寸舰炮的重巡如果吨位扩展到一万五千吨标准排水量的话,那么就可以拥有相当平衡的防御和火力,对上敌军的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自然是打不过的,但是用来充当次要战线的炮战主力以及为航母提供防空等护航的话,却是很划算的,当然更重要的是便宜,一艘战列舰的价格足以造三艘重巡了。

至于海军那群人极度渴望的战列巡洋舰陈敬云就没什么好感了,对于陈敬云来说要么买高速战列舰,要么自造一万多吨的重巡,而战列巡洋舰在即将进入二十年代的现在已经失去了重要的价值,动力系统的快速进步使得新式战列舰也能够拥有了接近二十八甚至三十节的速度后,作为前卫舰队使用的战列巡洋舰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其战略价值,日德兰海军就是战列巡洋舰的首次登场同时也是这一舰种的最后辉煌时刻!之后作为前卫舰队使用的是重巡,高达三十五节左右的重巡开始担负了前卫舰队的责任。如果没有航母的出现,那么重巡也会慢慢的大型化,最后演变为战列巡洋舰成为主力舰,然后下一代的轻巡也开始大型化……这就是一个轮换,辅助舰在不断的发展,大型化最后演变为主力舰,当辅助舰都变成了主力舰后,那么次辅助舰就成为了主力辅助舰了。

这是海军发展的一个规律。

陈敬云仔细考虑了海军的第二期发展规划后,对其内容作出了一定的删改,最后海军的第二期发展计划就变成了:外购两艘四万吨战列舰,自造两艘一万五千吨的重巡,自造两艘六千吨装备水上侦察机的轻巡,自造六艘新一代一千五百吨的驱逐舰,自造二十七艘百吨鱼雷快艇,此外由陈敬云特批的建造两艘航母,外购三艘潜艇。此外还有众多的辅助船只,比如高速油料补给船,高速货物补给船,医疗船,潜艇支援船,驱逐舰支援船,布雷舰等等。

这些外购或者自造的计划中,两艘外购的战列舰是用于代替战列舰编队的两艘前无畏战列舰,预备在未来十五年内担任中国海军的绝对主力。两艘一万五千吨的重巡是准备替换第一巡洋舰队中的那两艘德制装甲巡洋舰,而两艘轻巡洋舰则是着重防空设计,主要准备用于编入航母编队中担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