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民国]辛亥大军阀 > 第478节

第478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支持,同样又有来自美国的贷款,日本虽然欠下了一屁股债,但是好歹是打败了俄国。

而日俄战争日本胜利了以后,占据了东北和辽东地区,加上原有的朝鲜已经让日本的殖民地大为膨胀,而英国向来是以世界老大自居,平衡政策是玩了好几百年了,所以战争一结束呢就是对日本施加了压力,迫使日本向中国归还了辽东地区,同时支持俄国不支付战争赔款,让日本背上了沉重的外债压力。不得不说当初英国的政策极为成功,即削弱了俄国又让日本只获得了表面的胜利,并差点把日本的财政给玩崩溃了,如果没有一战的话,日本也许就会被这些外债压的无法翻身,最后乖乖成为英国全球利益下的一个踏脚石。

如此情况下,日本外了改善自身情况。更是加大了对东北朝鲜地区的排他性殖民,几乎排斥美国、英国等所有西方国家的资本,而这种情况让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对日本的关系急速变差,可以说一战之前的日本对外国际关系是差到了极点,美国把他当成太平洋最大的威胁看到,英国把他当成了远东不稳定的潜在力量而极力压制。这也是日本为什么没钱,但是却制定了一个又一个更为庞大的海军发展计划,力争打造出一支可以抗衡美国在太平洋海上力量的海军来。如果没有一战,日本早不用几年就得经济崩溃了,如果没有一战,世界第三海军的称号也是轮不到他们戴在头上的。

所以现在的日本状况是非常之糟糕的,面对中国的内战也没有出兵干预,只能采取代理人的扶持计划,并想要慢慢的渗透到中国华东和华南地区。

可是他们依旧低估了英国人的敏感程度,所以日本一提出铁路沿线驻兵权的时候,英国就是跟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跳了起来,然后是毫不犹豫的用强悍的态度迫使日本打消这个可笑的念头。

英国对于长江流域的看重是任何人都知道,中国内战就已经影响到这他们的利益了,不过这好歹是中国的内战,加上他们还是支持袁世凯统一的,所以被迫的捏着鼻子认下了他们在长江流域交战,但是这种情况下不管是南方的共和政府还是北洋政府,都没有拦截外国轮船活动与长江流域,比如有些可笑的是,尽管国民军和北洋军处于了战争状态,但是上海到北京的铁路交通和海上交通并没有停止,每天江北和南京都有着渡轮载着乘客南下或者北上,南北的路上交通断掉也只有去年苏南战事波及到南京的那几天,其他时候国民军和北洋军进行军事对峙,但是交通却是没有停掉。

英国极力发对日本在铁路沿线驻兵,顺带着对日本提出的沿线矿产专属开采权也提出了反对,虽然英国的殖民地遍布全球,有着全球资源的英国根本就没有必要太过注重中国的一些矿产资源,但是英国这年头讲究的是自由贸易,英国本国虽然不需要这些资源,但是也不能阻挡英国商人来中国投资矿产发财不是。

所以很搞笑的场面出现了,法国和俄国是被陈敬云拒绝的,而日本则是被英国一脚踢回了老家,陈敬云都还没反应过来呢,就被法磊斯爵士告知日本人已经不打算参与粤汉铁路和浙赣铁路的竞标了。

的确,要是没了铁路沿线驻兵权那么这些铁路投资对日本而言就没什么吸引力了,如果再没有了沿线铁路的矿产专属开采权,那么日本花费重资投资中国铁路干嘛,要知道他自己可是没那么多钱的,要拿出上亿元来投资的话还得先到法国等国家进行融资然后再对中国进行铁路投资。现今这两个都被英国所阻挡了,而日本又不敢和英国翻脸,这几年的日本比后世挨了核弹的日本还要苦逼一些,那沉重的外债已经逼迫日本连续裁撤陆军好几个师团,海军的扩军计划又不能停下,弄得现在的财政余额连每年的外债利息都偿付不了。

所以在失去了日本最为注重的两项条件后,日本方面很快就失去了对这两条铁路的修筑,不过人家也没闲着,南边不成那就去北边呗,所以就是准备找袁世凯去了,准备在东北再修一条铁路,或者在北方再那几条铁路的修筑,要个驻兵权或者铁路沿线矿产专属开采权之类的。

如此一番过后,还没进入前期谈判呢,法国、俄国、日本就已经出局了,就剩下了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比利时等国。这些国家的要求就正常多了,参考的是陇海铁路的模式,主要采用商业合作计划。

并且对陈敬云提出的半数铁轨必须用国产铁轨也是表示有限度的同意,另外也都表示可以让中国人担任分公司的总经理,但是对一些投资额以及经营年限和其他细节却是都有着差矣。

不过好说好歹这些条件都没有超出主权的范围,没有驻兵和矿产专属开采权的荒唐事。

而这些事情好坏也就是些许商业利益的事情了,陈敬云也就没有太多的参与,不过考虑到不久后的一战,陈敬云觉得又必要和德国搭上线,当然这不是说要去依靠德国或者支持德国的,而是因为根据陈敬云的认识,一战德国是输了的,到时候自己少不得会对德国宣战,那时候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把所有德国投资都没收了,而且还可以和英国搞好关系。

不管是什么年头,和世界老大搞好关系是非常的必要而且是有好处的,虽然现在抱住了美国的大腿,但是现在的美国还缺乏底蕴,除了钱就不剩啥了,而英国身为世界老大话说还是很有底气的,将来中国收回租界之类的主权以及关税主权和废除其他的不平等条约,没有英国点头是不行的。

所以陈敬云是授意交通部和外交部多和德国接触,能拿多少钱就拿多少,看能不能坑他们一把!

第〇三九〇章德国和钨矿

根据陈敬云的授意,外交部主动的和德国进行的积极的密集接触,双方从铁路方面的事情一直是谈到了所谓的远东稳定,再到德国急需的战略物资比如钨矿、锑矿、猪鬃、桐油等等。

共和政府的主动积极外交让德国的外交人员有些意外,原因很简单,因为在这之前甚至包括此时,德国的对话政策和辛亥时期一样,那就是维护德国在青岛以及辐射到整个山东的根本利益,任何威胁到德国在山东利益的都是德国的敌人。辛亥时期山东爆发的起义说要收回青岛以及取消不平等条约,这让德国赶到了极大的威胁,在其实力范围内大量捕杀和驱赶革命党人,由此造成对南方革命党人的排斥态度,这也是当初德国为什么支持袁世凯的原因所在,要知道当初德国可是比英国还早支持袁世凯,袁世凯当上前清内阁总理大臣的时候德国驻华公使甚至登门拜贺。

而最近的两年时间里,德国也一直是袁世凯的支持者,相对的和南方诸多军阀的关系自然就差了些,至少和陈敬云是没什么接触,至于辛亥年的时候陈敬云大量购置德国退役军械的事情那完全是礼和洋行的商业行为,就跟英国驻福州领事为了个人利益联系英国银行家给陈敬云提供私人风险贷款一样,这个和整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并没有直接联系。

所以一直以来,国民军和德国的关系一直是很平淡的,谈不上友好,当然也不会和之前的英国对国民军抱有反感态度,而是抱着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这个和德国的利益范围集中在山东有很大的关系,只要国民军的军队没有踏进山东范围内,那么德国就不会太过在意。这一次要不是铁路招标的话,估计双方都还联系不上。

一直以来有些平淡关系的共和政府现在却是主动的积极联系德国,并且是除了谈铁路外,还谈及了德国向来注重的稀有矿产等战略物资问题。德国本土缺乏了众多的战略资源,又不像英国那样殖民地遍布全球,所以在一些战略资源上被限制得很死,德国商人几乎是奔波在全球范围内采购各种工业原料。

而这个年代中国有什么是德国想要的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