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民国]辛亥大军阀 > 第310节

第310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言,英国方面的远东政策在朱尔典的倡导下已经定下了大体的基调,那就是支持袁世凯这个中国最有实力的军阀来维持中国的统一,避免中国陷入dòng • luàn从而影响到英国在华利益,更不想因为中国的dòng • luàn而影响到英国的整个远东政策。但这种对袁世凯的支持并不是绝对的,更和朱尔典和袁世凯的私人亲密关系无关,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尤其是英国这种议会民主国家的政策很难会因为一个人的因素而改变,而朱尔典身为一个标准的英国官僚主义者,脑子里装的都是日不落帝国,不会因为他和袁世凯的私交而影响到他的正常判断,英国之所以目前支持袁世凯很简单,因为他有能力维持中国的统一而已。假如换一个人,比如陈敬云,在陈敬云不反英,承认英国在华利益,并且有足够的威望和能力维持中国统一,那么英国方面也会毫不犹豫的支持袁世凯。在国家利益面前,任何选择都是从残酷而现实的。

然而很不幸,现在袁世凯依旧是中国唯一有能力统一并维持中国统一的人,他在个人威望上放眼国内,其他人是拍马也赶不上,孙文不行,其他的黄兴,宋教仁之流也不行,而新兴势力的闽浙陈敬云和云贵唐继尧更是差的很远。对比袁世凯,他们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孙文等人,他们大多只限于革命党内部的支持,工商阶层尤其是传统的士绅阶层对他们还是比较反感的。而陈敬云则是由于崛起时间太短,加上个人的年轻导致政治威望基本只限于国民军控制区内,而对于内国其他民众而言,陈敬云这个人还太过陌生,太过稚嫩。尤其是北方的士绅工商阶层根本就无法相信也无法想象把中国的未来交给一年仅二十五岁的毛头小子,哪怕这个年轻人已经手握十万大军,掌控数省地盘也不行。至于其他南方军阀,就更不行了,之前能够在南方和陈敬云相提并论的蔡锷自动下台北上,继任的唐继尧在威望上无法和蔡锷相比,同样也无法和陈敬云相比。

除了这种个人威望比较玄乎的条件外,北洋军的实力更是关键。北洋军的数十万大军放眼国内是暂无敌手,哪怕是现在的国民军也不行。别看国民军在苏南地区和北洋军打了一仗,而且还是取得了不小的胜利,但是这种胜利是有着众多条件而形成的。首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北洋政府由于缺少足够的军费,导致不能支撑太多的部队上前线作战,苏南战事中满打满算也不过四个师一个旅,这还是逐次投入的结果。假如北洋军获取了足够的贷款,当军费不在困扰他的时候,北洋军全军南下,少说也是十个师,然后加上北洋军体系下的其他军队,比如定武军、安武军、毅军等等,这些军队虽然暂时还没有改编为北洋军中央陆军的编制,但是这些军队和北洋军的联系是千丝万缕,乃是同属于北洋这个体系之下。这些军队加起来数十万之数,一旦有了足够的军费用起来的话,那么就是横扫南方诸军阀的态势,到时候别说国民军dú • lì支撑,哪怕就是和孙文联合起来都很难抵挡。

所以尽管北洋军有着诸多问题,但是就目前来说,北洋军依旧是唯一能够维持中国统一的势力。至于未来的事谁也说不清楚,谁也不知道过几年袁世凯会不会晕了头当皇帝,更不知道国民军会发展到那种地步,说不准以后能取代北洋军也不一定。

不过未来的事情还没有发生,而眼前的利益是需要保证的,这也是法磊爵士今天来的目标。

了解到英国方面的意向后,更从法磊爵士口中得知这次的和谈倡议不但英国方面提出,而且还是各国列国方面的意思,这就不得不让陈敬云慎重考虑了。

送走了法磊爵士后,陈敬云自己也是一个人呆在书房里陷入了沉思,考虑着目前的苏南战事,考虑整个国内局势,更考虑着国民军的未来,思虑半天后觉得这个和谈还是有必要谈的,至于怎么谈那里另外一回事,但是谈是要谈的,国民军在前期作战当中,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果,控制了长江以南地区,尤其是控制了南京这个战略要地,切断了北洋军大举渡江南下的通道,使得日后北洋军要南下的话困难大大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进行下一步战事却依旧是个麻烦事。

是大举渡江一举夺取江北,然后沿着津浦线北上,来一次彻底的北伐?还是和北洋军保持现有态势下的军事对峙?

然而这两个选择都不是什么好选择。

首先是北伐,北伐两个字不是说说就可以办到的,需要众多的条件相互配合。先不说国民军如果渡江北伐的话会遇到北洋军的顽强抵挡,更不提一路沿着津浦线上千公里的战线。单单是国民军内不所面临的困难也不允许国民军继续进行大规模的战事,甚至发动北伐战争。

国民军历尽苏南战事两个月,各方面的消耗都极其大,参战的数个师当中兵力都损失惨重,虽然前后补充了上万新兵和部分的武器装备,但是兵力和武器装备上都无法和战前相比较,现在各师都急需进行休整补充,尤其是还在扬州坚守的警卫师更是危机重重,继续打下去恐怕警卫师就得被完全打掉了。

除了人员和武器损耗外,国民军的后期供应也已经跟不上了,原本在南京战役发动之前国民军的dàn • yào库存就已经到了很低的地步,期间早已经开始对各部队进行dàn • yào限量供应,使得前线部队无法得到足够的dàn • yào补给,南京战事一结束之后,后勤部干脆就大幅度降低长江南岸部队的供应,把主要的dàn • yào供应都集中到了警卫师那边。然而尽管采取了限量供应,但是国民军的dàn • yào库存也已经见底,根本无法凑够足够的dàn • yào来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渡江北伐作战。

为了解决dàn • yào问题,国民军想了很多办法,除了让福州兵工厂下属的各个兵工厂赶班赶点外也扩建生产线,自产严重不足之下又进行大量的采购,包括向日本和美国采购。不过日本现在由于平衡中国局势的缘故已经停止对国民军的采购供货,只剩下一个美国方面的来源,外购dàn • yào不仅价格昂贵,更重要的是无法及时到达中国,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从美国采购的应急dàn • yào都还没有回来呢。

在国民军储备到足够的dàn • yào之前,国民军已经没有能力在苏南发起一场大规模的战事,更不用说渡江北伐作战了。除了陆军dàn • yào外,海军的dàn • yào也已经宣告枯竭,目前海军方面已经把主力舰队停泊在江阴基地,只在南京江面上保持有限的几艘军舰而已,并且已经停止和北洋军方面的大规模炮击行动,这一切都是限制于dàn • yào的紧缺,海军处已经上报陈敬云,称目前海军的剩余dàn • yào已经严重不足,而为了保持对长江的封锁阻断北洋军可能进行的渡江作战,海军处已经决定让大部分舰艇停止作战,保留最后的dàn • yào用于日后可能的作战,总不能让全部战舰把dàn • yào打光了以后面对北洋军的可能渡江干瞪眼不是。

人员、武器装备、dàn • yào的紧缺可以说已经让国民军失去了下一场大规模作战的可能性。除了这些硬条件限制外,国民军参谋部内对于北伐也没有任何一个可行的作战计划,甚至之前连想都没有想过。在苏南战事之前,国民军的全部作战计划和构想都是围绕着南京一带的苏南地区,当初想的如何在北洋军的进攻下保住南京,依靠长江天堑抵挡北洋军的南下,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反客为主主动渡江北伐作战。

排除国民军的内部限制外,国内的其他军阀反应也必须注意,如果国民军大举北伐之际,国内南方军阀和陈敬云突然发难的话,那么国民军就得陷入绝境了,比如陆荣廷这人,袁世凯一直拉拢着他,而且还让陆荣廷当了广东都督,但是国民军现在控制了广东包括广州在内的东部地区,用脚趾头想都知道陆荣廷不会甘心当个有名无实的广东都督的,万一在国民军大举北伐之时桂军出兵广东的话,到时候面对两线作战的国民军不败都难。

除了陆荣廷外,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