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
林成坤的脸色都快哭了:“是三千!三千大洋!”
一听到这三千,陈敬云忍不住讥笑:“打发叫花子呢,三千,下面随便一个军官都是几十上百元月薪,就算是大头兵也得八块一个月,这三千块够什么用啊!”陈敬云本来还想继续说一门七五生的过山炮就得好几万呢!
当即林成坤道大为赞同道:“当时我也是这么跟他说的,后来那人才说如果大人真的能够举事,那么他就联系上级,筹集更多军费!”
陈敬云摆手:“你继续跟他谈,这清廷就算再没用,这一时半会也垮不了,我这边再给你几天时间去谈,把这军饷,嗯,就是他们说的光复响,少说也得弄十几万来,不然这起事后一个月的军饷都发不下去,当然,越多越好。具体就看你自个发挥了!”
“我知道,我看那些革命党都挺有钱的,据说在海外南洋等地搞的募捐,让他们拿出个二三十万应该是可以的!”林成坤也觉得这三千块的确是太少了,前些时候他一堂叔为了给个妓子赎身都花了不止三千呢。
何况是办这要杀头连累家人的造反买卖,就算是十几万也是不够的,林成坤一边在心里鄙视革命党小气的同时,一边和陈敬云说起了其他关于革命党的情况。其实他和陈敬云还真冤枉了革命党人,革命党人又不是人人都是大富豪,日常收入都是靠募捐,平时自己的日子过的也紧巴巴的,孙中山和陶成章、章太炎等人更是因为钱款的事发生过多次争吵,而事关的款项也不过是万余日元罢了!为了应付陶成章等人的催款,孙文可是连手表衣服都变卖过!可见革命党还真不是什么大款!再说了,革命党人要是能随时随地拿出几十万元来,人家早就用来买枪买炮了,犯不着拿出来送人!
第〇〇〇六章孙府逸事
武昌的新军起义成功的消息通过电报传播到了整个神州大地,各地群情汹涌,革命党人更是肆无忌惮的四处奔走,企图把武昌起义变成燎原之火,继而发动全国范围内的起义。
说起来,这武昌起义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必然的。
甲午惨败后又遭遇庚子国耻,使得满清朝廷下定了决心开始新政,办新式学堂,建铁路,鼓励工商业,编练新军,送了大量的学子出洋留学,十年来取得的成功也算颇为丰厚,工商业得到极大发展。但同时也种下了祸根,出洋的那些年轻学子们接触了国外,开了眼界,了解了自由为何物之后,自然对满清统治下的国内越发不满。任何一个高度集权的政府开启民智后的结局都是悲剧性的,对于满清来说也不例外。
而鼓励工商业后,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资本家们也不再满足于轻工业,开始把目光瞄向了铁路等重工业追求更加大的利润,同时追求利润的资本家自然对朝廷屈服于列强,出卖众多路权和矿产以及关税被外人所把持所不满,更关键的是自发匪之乱后国内开启厘金制度用以弥补财政不足从而导致国内厘金关卡林立,这对影响商品流通而言没什么,但是其关键点在于厘金对国货、洋货的区别对待使得国货竞争力不足,以上种种导致了工商界对朝廷的严重不满。
同时办新军和开启新政的话需要花费大量的银钱,可是朝廷没有怎么办呢?答案就是滥发铜钱,增加厘金,加大赋税,这些举措虽然暂时掩盖了清末时期的严峻财政问题,但是普通民众承受着越来越高的通货膨胀,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由此激发极大的民怨。
当有了追求理想的革命党,有了追求利润的资本家,有了满腔怨气的普通民众。这三者联合起来直接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其实就算武昌起义不成功,那么不用多久也会有南京起义,太原起义。总之革命已经不可避免,所以武昌起义成功后第二天,也就是十月二十日凌晨,汉阳新军响应武昌起义,起义新军迅速控制了汉阳,随即向汉口进军。
如果十几年前满清权贵知道开启新政后会是这么个结果,打死慈禧她也不玩新政啊!可以说对满清权贵而言1900年后的新政改革是它入关两百多年来犯下的最大错误!如果不改革而继续愚民体制的话,说不定还能勉强维持几十年直到被列强吞并或被殖民,但是一改革没几年工夫就被自己所培养出来的新生代知识分子给革命掉了。所以说,站在统治者阶层而言,是希望被统治者越愚昧越好的,满清王朝和金家王朝就是成功和失败之最明显对比。
当然,还处以睡梦中的陈敬云还不知道武昌三镇已快被民军所占据,这对他来说也不算什么事,反正他知道最后革命是成功了,不用多久全国各地都会相继爆发起义的。而自己也会是其中一员。
他上半夜睡的很轻,生怕军营里出了什么事,这到了后半夜才迷迷糊糊的睡着,早上起来的时候就有些迟了。
梳洗过后,陈敬云又巡查了一遍军营,然后又坐到临近上午十一点左右,他重申了紧闭大营,严禁闹事的命令后才带着三五亲兵回家。而他的副官林成坤一大早的就出去了,不用问陈敬云也知道他是找革命党人去了。
走在半路上,想起昨日孙道仁说过的那个桂花糕,当即就派了个亲兵去北城扬记去了。
回到家后,刚进门没多久,他就被俞氏叫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