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节
,以资助该学子在外面求学。
而该学子读书发达后,一则光大门楣,整个家族都脸上有光,另外则是带出族中子弟,大家一起发展。
为了证实这些东西,曾经将一本论语送给爷爷看,谁知一生干农活的爷爷,根本不看书,竟然能够背出很多句子。
如此看来,在四川,在全国,在旧政府,虽然当时由于新学未得全面开办,但是一般家境只要能够解决温饱问题,还是会送子女去上两天学的。
在比如共产党领导人,如朱德,刘伯承,在他们回忆录中,幼时家境也一般,朱德还是佃农出生,其父母也还送他到外面求学呢。
这或者是在中国,大家一向秉持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在或者是在当代,家中父母不论如何艰苦,也会送子女上两天学。
如此也表明,在旧中国,新学虽然没有全面开展,但一些家族还是将族中少年送往私塾读两天书,虽然旧学再也不能升官发财,但是毕竟识得两个字,不再做睁眼瞎吧。
当即与晏阳初进行协商,完善教育推广计划后,召集张澜、王纶、骆成襄等人分析目前办学环境,果然,在四川各地,很多县才开办新式小学,很多地区,也才开办新式中学。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广大农村,大一点家族,就会请几个私塾老师,教大家旧学。
听到这里,杨兴大喜过望,如此看来,开办新学,成功在望啊。
长长吐了一口烟卷,脸上浮现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对张澜等人说道:表方先生,骆先生,你们看这样可以不,我们推行新学,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变旧学为新学,引导私塾那些老先生传授新学。
张澜、骆成襄一听,连连摇头说这怎么行?要知道教育可是一个光荣行业,怎么能将那些老夫子改造成新学老师呢?
晏阳初一听,也感到不解,问道:这些老夫子怎么与平民教育挂钩?
杨兴拿起一根烟,吸了一口,笑道:张老,骆老,你们两位是大教育家,这个你是知道的。私塾那些老先生才学非常好。什么四书五经,作诗作画样样精通。
但是两位仔细想一想,在我们新学中,也是需要这种人才。在旧学中,加减乘除,还是会的。所以,我们开办新学就需要借助这些老先生了。
两位老先生,您们是知道的,很多家族,虽然不是什么名门显贵,为了教育自家子弟,由族里公产延请两个书生,从本质上讲,这些都是平民教育。
晏阳初听着,双眼充满疑惑,惊奇的问道:是啊,这些老夫子,主要是为了生计,给各个家族培养人,而那些学生,大多数也算平民,这种属于平民平民教育范畴。但是如何将这些老夫子转变为新学老师呢?
杨兴笑道:各位先生,您们想想。以这些老先生的才学,教授语文,历史,思想品德、地理是没有任何问题吧。
我们可以组织成都、重庆的语文、历史、地理老师组织编写一份语文、历史、思想品德、地理的教材,到时候发给这些老先生,并且在各个县组织一个月的培训,如此下来,这些老先生按照课本教授语文、历史、思想品德、地理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吧。
晏阳初陷入沉默,良久说道:还有呢?数学呢?
杨兴笑道:数学也不是太复杂,你想下,在小学5年,多教授加减乘除,以及简单几何,只要我们编成相应教材,我想这些老先生还是能够应付的。
如此难就难在中学教育,这就有点困难了,如初中以后的数学、物理、化学,对这些老先生就有点难度了。但是,你们想想,如此我们推广教育难度锐减,如此我们也仅仅需要培养相应的数理化人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