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节
凑齐修建铁路费用,在这种情况下,满清能够将我们铁路转卖给洋人吗?
修铁路如此,未来发展实业当然也是如此,大家不愿将钱拿出来办实业,大家一天到晚就想着抄地皮,想着买土地发财,如此这样,我们川省经济能发展吗?我们实业报国,科技报国理想能实现吗?
众人一听,纷纷感叹不已,特别是尹昌龄,过去曾经办了一个火柴厂,仅仅需要3万大洋股本,其中艰辛,至今想来仍然让人感慨万千。
其他诸人,或多或少都曾经参加过川汉铁路筹资,对国民秉性,也约有所知。
听杨兴如此说,罗纶神色更加黯然,看着杨兴,面色通红,结结巴巴的说道:督军,大家都知道这土地问题是一个非常严重,非常重要的问题,你说说,你打算怎么办吗?
杨兴笑了笑,看着众人道:各位,对地主,我没有偏向,只是让地租更趋合理而已。黄厅长知道,投资固定资产,一般有一个折旧,西方一般是十年~二十年折旧完,只要折旧完后,就相当于该固定资产基本完成使命。
而土地则不这样,一经买卖,这片土地所有权就属于你家了,子子孙孙都属于你家了。这么说来,这个土地的折旧年限,应该比一般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要长点。
大家看看,买卖一块土地承包给佃农耕种,6~8年就能回本,这个周期可远远低于固定资产折旧。你们看看,这样可以不?
将地租折旧由目前的6~8年调整到20年,这样你们看如何?
听杨兴这个提议,众人哗然,大家议论纷纷。
张澜在旁边算到:土地买卖价格一般为正常年景的3~4倍,要二十年才收回成本,也就是地主每年仅仅收取2成地租,再外加上缴政府一成地租。
这么说来,征东,你想把地租调整到3成,或者以下?
杨兴挤出一丝笑容,看着张澜,嘿嘿笑道:张老,你看呢?
张澜赫赫笑道:我家只有10亩土地,由家母与夫人耕种,这地租高低如何,我没有意见。
征东,调低到如此低的水平,省议会一些人可能会反对啊。
杨兴哈哈大笑道:任何利国利民的政策,没有人反对,那是不正常的。只要我们认为是对的,我们就要坚持去做。
蒲殿俊尴尬笑道:征东,对这个主张,我没有意见。不过按照你的作风,这种东西需要到省议会批准,到时候还望你不辞艰辛,前往游说省议会议员。
一听这个,杨兴点头应允。
经过半天商议,大家确定由农业厅、农会共同拟定《土地管理办法》,以便送交省议会批准决定。
在用两天时间,敲定土地改革方案后,其他的东西就非常简单了,在教育方面,大家有一些歧义。
一些人认为难道农民也要读书识字的疑问,有留学经验的张澜、蒲殿俊、熊克武、杨遮堪等人提出反驳意见。
就拿我们近邻日本来说吧,经过明治维新之后,其国民识字率也达到90以上,怎么国民不需要识字?不识字就是睁眼瞎,杨兴斩钉截铁的这样说道。
经过三天捣鼓,大家虽然对土地改革,对实现温饱,实现和谐社会颇多怀疑,但或多或少接受杨兴的建议。
一些人琢磨,只要能够解决全国人民温饱问题,自古以来,中国从来没有达成的目标,只要能做到这一步,就已经足够了。
如此,虽然认为后面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这两个阶段有点空洞,但在杨兴一阵劝说下,还是接受了杨兴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