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节
又据传张勋曾接袁世凯一密电,谓冯国璋为人不可靠,嘱其就近监察。
不仅如此,袁世凯的死党上海镇抚总长郑汝成被刺后,袁又派其亲信杨善德率第四师移住上海监视冯国璋。
未几,又加派卢永祥率第十师驻吴淞,也为了防备冯国璋。
冯国璋见此情形,明白了袁世凯不再相信自己,从此与袁氏父子的关系逐渐疏远,不肯再为袁世凯卖力。
不久,袁氏父子指示江苏巡按使齐耀琳选举代表,举行改变国体投票。齐指派代表时,冯暗示督军署人员一律不当代表,不参加投票活动。
在举行投票那天,冯国璋托病不去;齐亲自到署劝请,他才勉强到场,然而却呆坐在那里,一言不发。12月18日,袁世凯任命冯国璋为参谋总长,急电催促进京就职。冯乃托词害病拒不进京,并策动江苏军民电请“挽留”,李纯等督军也致电主张留冯。袁世凯没办法,只得允他在南京“遥领”。然而,袁世凯仍不放心,一面派阮忠枢、荫昌等人赴宁继续催冯离宁北上,一面电令杨善德、卢永祥、倪嗣冲调兵控制长江下游。
12月25日,西南等地宣告云南dú • lì,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冯国璋鉴于全国讨袁运动兴起。也就不再装病了。一面收留梁启超,以与西南各地联络,一面协助护国军以攻击驻扎在两广地区的龙济光部。
而另一北洋大将段祺瑞,也已经与袁世凯貌合神离了。
1915年1月18日,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2月1日段祺瑞、冯国璋领衔十九省将军致电北洋政府表示反对,谓“有图破坏中国之完全者,必以死力拒之,中国虽弱,然国民将群起殉国”。
3月19日袁世凯召开对日会议,段祺瑞主张强硬。
5月2日,参谋总长黎元洪、陆军总长段祺瑞、海军总长刘冠雄率三部之远赴关岳庙宣誓,以示军人忠诚卫国。
5月8日,内阁讨论日方关于要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的最后通牒,段祺瑞独持异议,主张动员军队,对日采取强硬态度,袁世凯决定屈从,30日段称病辞职,31日袁世凯以王士珍署理陆军部总长,并就段祺瑞养病下抚慰令注,段祺瑞给假两个月,隐居西山。
8月3日,因日本报纸谓段祺瑞与袁世凯将决裂,段通电辟谣,斥报纸挑拨离间。8月14日北京成立“筹安会”,段祺瑞对袁世凯帝制行为表示不满。
在8月份,段祺瑞在陆军部办公室被人安置炸弹,刺杀没有成功。段祺瑞当然认为是袁世凯想置自己于死地,从此不到陆军部上班。
8月28日,袁世凯下令正式免段祺瑞陆军总长职。
12月袁世凯称帝大封爵位,段祺瑞并未授爵。
另外袁世凯的盟兄徐世昌,原本任国务卿,但在袁世凯称帝之意彰显后,竟然辞去国务卿,一心归野山林。
杨兴点点头道:大家想想,若是民国,袁世凯病逝或者不能理事,由于在全国,是北洋独大之势,北洋必然会推举出袁世凯接班人,而这个接班人必然出在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等人之中。
而袁世凯称帝后,国家领导人毫无疑问是袁世凯的儿孙,如此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等人最多成为一个顾命大臣,再多点王侯的虚名,如果是你,你愿意放弃全国总统之位吗?
况且,在上次段祺瑞内阁改组后,袁世凯拿掉了段祺瑞内阁总理,陆军总长的职务,在这种情况下,段祺瑞等人对袁世凯本来有怨气,怎么可能支持袁世凯称帝呢?如此观之,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等人反对袁世凯称帝,态度可想而知。
众人一听,大笑,张澜也颇为兴奋,站起来说道:征东从人心上分析,确实有道理。在拿我们川省来说,由于陈宦进入四川,大肆安插亲信,不但胡景伊被搞掉四川督军之位,再加上尹昌衡大都督竟然被莫须有的罪名逮捕被判刑。袁世凯及其亲信种种行为,大失川军将士之望。也惹起尹昌衡、胡景伊的同学,刘存厚、钟体道、孙兆鸾等人反弹,种种迹象表明,驻扎在巴中绥定府(今天达县)的钟体道第2混成旅、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