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爱国军阀 > 第62节

第62节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1146

3619

4126

2442

1980

54493

23485

16155

4593

1170

3358

3320

2412

如此看来,中国生丝产量真正超过日本,还要等到共产党立国后三十年,还要等到国家以出口为导向性的经济结构。

对丝绸这种软黄金,这种能够快速的带来资本原始积累行业,东方可没有一直让小日本臭美,让小日本通过丝绸赚取太多钱,积累太多太多的社会财富哦。

想到这里,杨兴就确定,既然现在成了顺庆军政局局长,既然手中掌握了2百万大洋,那么就要这一天早点到来,以为自己发展积累财富。

这种东西怎么发展呢?蒙牛经验,伊犁经验非常值得尊重,那就是通过以企业为龙头,通过企业来带动丝绸业的发展。

第四十七章嘉陵丝绸公司

顺庆人养蚕历史悠久,想不到各县都还有蚕业局,在杨兴提出要接见这些养蚕技术人才时,在伍非百组织下,竟然一下来了一百多个。

想不到顺庆竟然有这样多蚕茧丝绸专业人士,杨兴大喜,当即对大家说发展经济的重要性,现在共和了,我们革命军人就应该发展地方经济,因地制宜,闯出一条血路,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西方经济,莫不从轻工业入手的,英国是如此,我们近邻日本也是如此,他们一个小国,每年丝绸产量竟然高达15万吨,三倍于我们整个中国,实在是我们国人之耻辱亦。

我们中国一向号称丝绸之国,这个名号怎么能够让小日本占据呢?

在过去,曾经有人用“天上取样人间织,满城皆闻机杼声”来形容南充的丝绸业。

西汉,南充丝绸成为朝廷贡品;唐宋,南充“顺庆大绸”饮誉京城,畅销丝绸之路;果州之绫,被日本皇室珍为国宝;

在前世,公元1915年,南充手工织出的丝绸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盖群芳而获金奖。

在前世,南充丝绸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出口丝和绸曾分别占四川省出口丝、绸的50、80,被外商誉为“万能丝”、“万能绸”。

大力发展顺庆的丝绸工业。养蚕是我们顺庆的传统,那就是我们顺庆有养殖家蚕的习惯,既然如此,宣慰使府决定。

当即让伍非百帮助寻找顺庆丝绸专业人士,以起草顺庆丝绸发展纲要。

于是,杨兴将自己关在房间里面,每天起草纲要,每天接见丝绸技术人才。

在这其中,有一个叫肖成源的年轻人发言引起杨兴注意。

肖成源,1887年生,又名浚川,蓬州肖家湾人。少年时先读私塾,后进金溪高等小学堂。1907年考入成都实业学校蚕桑班。肖学习刻苦,历经三年,掌握了一整套栽桑养蚕制种的新技术。1910年毕业回乡,任职蓬州劝业分扬,劝课农桑。

肖成源认为:顺庆由于地方经济贫穷,很多人只是将养蚕作为普通副业,与养猪、养鸡无二,根本没有当做一个产业发展。

其次,四川丝绸业非常落后,听说江南各地,已经开始建立大规模丝绸厂,但是我们四川主要还是手工作坊,人工缫丝。

再次,就是政府对丝绸行业根本不重视,虽然各个县成立了蚕业局,建立了苗圃,但是根本没有资金保障。

再次,四川地处内陆,不像江浙地区,可以直接将丝绸销往国外,而我们则要层层关卡,难以运输到外地。走水路,通过嘉陵江运输出去,但是各地商船太少,难以运输,走旱路,又没有公路。

最后,就是地主横征暴敛,在风调雨顺的时候,大家基本上还算吃得饱,但是一遇到大荒之年,逃荒的逃荒,谁又有心情养殖蚕茧。

杨兴默默的听着,默默的记录着,在内心深处也加大了发展蚕茧的决心与毅力。

这天晚上,向邓孝可报告,要振兴顺庆经济,必须在顺庆府发展蚕桑。

要知道,南充(顺庆)历来是国内有名的丝绸城,如今不但落后于小日本,更落后国内其他丝绸生产区。

邓孝可曾经流过学,也曾经兴办公合川火柴厂,对发展实业还是蛮推崇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