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命运的抉择 > 第1013节

第1013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云覆雨之后他自然而然开始着手起自己的“公务”来。

“那些大人、老爷们啊,说是来陪陛下游猎散心的,可三句话不离本行。聊着聊着就又谈到公务上去了。”董小宛努了努嘴道:“这不,昨天陛下还在书房同黄大人他们谈了大半天。连午膳都来回热了好几遍呢。”

听董小宛这么一说冒辟疆眼前不由地为之一亮。眼见自己终于将话题引到了点子上,他立即打起了精神开始旁敲侧击起来。只见他摆出了一副漫不经心的口吻呼应道:“这也怪不得黄首相他们。毕竟筹建中央银行这样的大事当然得面圣商讨才行啊。”

“这么说来镇海公真的又要建银行了吗?”董小宛侧着头向丈夫问道。

“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所以这次是朝廷出面开银行。”冒辟疆耐心的解释道。他心知要想得到更多的信息就必须得让董小宛对他们的谈话产生出兴趣。至少不能让其觉得自己是想刺探什么。因此他尽量摆出一副为妻子解惑的姿态而非探问的架势。不过冒辟疆并不觉得自己这么做是在欺骗。相反他认为自己完全是在为董小宛着想。是在不对妻子造成伤害的情况下对妻子的话进行分析罢了。当然这其中还包括了他内心深处某种自尊的需要。

“原来是朝廷要开银行啊。妾身先前见陛下和镇海公单独谈了那么长时间,还以为是香江商会又要有什么大买卖了呢。”董小宛恍然大悟道。

陈家明单独面圣了很长时间?黄宗羲那边怎么没提起过?觉察出一丝异样的冒辟疆当着妻子的面不动声色地说道:“可能是陛下又许了镇海公什么新财路吧。”

“这倒也是。妾身见镇海公从御书房出来时满面春风的。想来真是像做了笔大买卖似地。”董小宛说到这里不由回头又向丈夫打趣道:“看来用不了多久这京师里头又要热闹起来了。只可惜老爷身在公门没法凑那个热闹啊。”

“为官者当清如水明如镜。为了正身那种以小搏大的营生不做也罢。”冒辟疆义正词严的说道。此时的他已能从妻子刚才的只言片语中推断出女皇在决定改组香江银行的同时应该也安抚了陈家明等人。甚至还可能向其许下了不少的好处。至于那“好处”究竟是什么,还得花些力气好好查证才是。毕竟那是女皇与陈家明两人之间的密谈,不是能轻易被外人道来的。由此可见陈家明并没有失去圣眷,而改组香江银行银行一事对众人来说也不见得是个好机会。看来这事还是得从长计议才行啊。冒辟疆在心中不禁如此嘀咕道。

不过一旁的董小宛可不晓得她丈夫此刻心里的那些花花肠子。她见冒辟疆说得如此正义凛然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的模样。心中自是满心的欢喜,嘤地一声便倒在了丈夫的怀里。可冒辟疆满脑子想地还是陈家明那边的事。于是在唱完高调之后他立即又问道:“那镇海公现在汤山咯?”

给冒辟疆这么一提醒,董小宛却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只见她微微促眉喃喃地说道:“镇海公昨天夜里就虽冯掌柜回京师了。像是碰见了什么急事似地走得匆忙得很。”

“冯掌柜?莫非是冯贵?”冒辟疆暗暗惊呼道。须知这些日子冯贵派人去嘉定打探的事早已被冒辟疆等人所察。此刻这人出现在汤山可不是个好兆头。

想到这里冒辟疆的脸色不由自主地就沉了下来。躺在他身旁的董小宛则恰巧将这一小小的变化收入了眼中。刹那间一种不好的感觉在她的心中油然而生。她隐约觉得丈夫的到来并不简单。可刚才的那些对话由并没有什么异常的地方。为了消除自己心中的不安,董小宛下意识地往丈夫怀里蹭了蹭道:“老爷要是再谈这些没边际的话天可就快亮了啊。”

董小宛的这声轻唤将冒辟疆的思绪又拉回了现实。此刻他看着怀里呈小女儿状的董小宛心头不由地为之一颤抖。心想自己当初答应让她入宫究竟是对?还是错?

第358节众学究行宫论园林论教育御前起争执

翌日经过一夜翻云覆雨的董小宛照例还是像往常一样指挥着行宫内的大小女官开始了繁忙的一天。稍有不同的是这日的她显得尤其地光彩夺目,举手投足间都洋溢着自信与魅力。相比之下昨夜的另一位主角此刻的表现就要差强人意得多了。不过冒尚书的留宿并没有在行宫之内引起他人太多的注意。因为依照日程安排女皇今日将在行宫之内接见来自帝国几座著名学院和书院的学者。

“诸位先生这边请。”身着由黑、红、金三色搭配而成的宫服的董小宛彬彬有礼地将六男一女引入了汤山行宫的皇家园林。这一行人分别是云山学院的陈子壮、三湘学院的王夫之、香山书院的阎尔梅、东林书院的周镳、紫金皇家女校的邓太妙、南京商学院的李光先以及帝国玻意耳。其中除了玻意耳是帝国国立大学的教授之外,其他几人均是私立书院的院长或负责人。而这一比例也恰恰应证了中华帝国目前高等教育的现状。

虽然孙露一直以来对教育事业都十分注重。不过中华朝在教育方面的精力还是比较侧重于基础教育的普及上。至于高等教育方面,中华朝虽也将前朝的太学改组成了综合性质的国立大学。但由于高等教育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因此在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上朝廷还是以鼓励民间发展私立教育为主。幸好在这方面中国的底子本身就不错。事实上早在前明时就中原的私学就已经颇为兴盛了。东林、复社等政治团体更是一直都将书院当作自己同当权派斗争的一大武器。另一方面随着复兴党的兴起以及商会对教育的大力投资,各种注重自然科学以及实用技术的实业学校也似雨后春笋般遍布神州。如今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一些学院不仅规模可观,还俨然形成独特的治学风格。而这其中又以眼前这六人所代表的学院最富特色。因为这六座学院不仅名声显赫、甚至还引领着中华学术界的各大思潮。

果然一行人虽穿行于皇家园林之中,可眉宇间却是神态轻松丝毫没有拘谨之感。甚至还饶有兴致地品评起女皇的后花园来。须知明朝的园林讲究以小见大。一石一池往往寓意着山川湖泊。孙露在南京的御花园就是如此。事实上不仅是皇家园林,民间的私家园林更是将“胸中山水”发挥到了极至。搬怪石、植古木只为将万里江山都移到自家的花园之中。相比之下眼前的汤山行宫则无疑显得“简陋”了许多。这里没有大观院式的怡红翠绿,也没有盆景似的茅屋竹林。有的只是原汁原味的山和水。皇帝的宫殿掩藏在这些青山绿水间反倒是成了一种陪衬。

“老夫闻言,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不过这一路走来行宫之内水石虽多却似乎都未经雕琢啊?”一行人之中最为年长的周镳环视着四周的风景摸着胡须肃然地问道。

“回周老先生。行宫在建造之时确实是尽量保持四周山水原样的。”董小宛恭敬地回答道。周镳不仅是儒林名宿同时也是东林党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若在原来的时空他本该在弘光朝时就被马士英陷害至死。不过孙露的到来不仅改变了大时代的轨迹同样也左右了单个人物的命运。而今的周镳不仅活得好好的,而且还出任了东林书院的院长。如果说王夫之代表着东林党创新的一面,那周镳代表的就是东林党保守的一面。因此面对这样一个人物想来任谁都是不敢造次的。

“而农啊,听说你对园林也有些研究。这你怎么看啊?”周镳并没有搭理董小宛而是直接回头向王夫之问道。被他这么一问其他人自然也将目光都投了过来。不可否认眼前的汤山行宫的格调确实与目前园林建筑的主流有着莫大差别。可回过头来说这行宫又是女皇着令修建的。品评这样一座园子确实有些难度。

“周老言之有理。不过依学生看来两者其实也没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