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节
百姓开口道:“父亲您瞧,来辽东的并不只有我们。如今的辽东已不再是十几、二十年前的辽东了。”
“那些是从关内来的流民吧?”夏允彝望着那些拖家带口,赶着牛车的百姓问道。
“是的,父亲。今年入春河北诸府遭受了蝗灾,据说受灾的百姓有数十万。为此朝廷一边拨款赈灾,一边组织黄河下游受灾诸府的百姓移民辽东。”夏完淳如实的说道。
“哦,河北闹蝗灾。看来老天爷似乎并不给新朝面子啊。”夏允彝以嘲弄的口吻嘟囔道。
“父亲,天道有常,就算是在尧舜禹汤这样的圣君统治下黄河照样会泛滥。关键不是在老天爷是否会给面子,而是朝廷是否有能力抗灾救民。”夏完淳正色纠正道。
“那朝廷这次处理的办法就是将受灾的百姓迁徙到辽东咯。”不想同儿子纠缠于中华朝道。实事上在他流放的路途上已经遇见了不少这样的移民队伍了。他实在不明白朝庭究竟用什么方法诓那么多人来闯关东。
“是的,父亲。朝廷这次不但组织了大量关内百姓来辽东屯垦。还为他们准备了充足的物资。您瞧,那些牛车、粮食、种子不少都是由朝廷提供的。说实话这些年关内蝗灾、旱灾不断,中原百姓为此也是苦不堪言。当年李闯等流寇肆虐中原,一来是前朝税赋过重,二来中原天灾不断也是个原因。而辽东不但地域广阔,特有的黑土更是比关内腹地肥沃千百倍。相信以我们汉人百姓的勤劳用不了几年这里便会遍地良田了。”夏完淳自信满满的说道。
正如夏完淳所言那些牛车上装载了麻袋中满是土豆、玉米、高粱等农作物。这些美洲农作物不但便于储藏,能解决移民的粮食问题。更能适应辽东等北方高寒地区的气候,便于打理种植。特别是玉米和土豆在经过美洲印第安人千百年的培育之后,已经拥有了异乎寻常适应能力。无论是在寒带、温带还是热带都能种植。印第安人的这一贡献为各大洲的“开拓者”提供了粮食供给。然而印第安人自己却在之后数百年内人口急剧锐减。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残酷的黑色玩笑。
当然此刻的夏允彝并不知道那些牛车上装载的粮食有如此巨大的适应能力。他也不会信那些关外拥有良田的宣传。还有那个他在船上不止一次听说的,有关金国的国号是因为关外腹地藏有金矿的传说。在夏允彝看来那完全就是诱骗无知小民的伎俩。不过就是这些看似漏洞百出的宣传,却引诱了一批又一批百姓举家迁徙出关。于是他抚着胡须反问道:“这辽东哪儿有你说得那么富庶。若真是这样当初满人又为何要削尖了脑袋入关呢?依为父看来朝廷解决难民是其次,往辽东移汉民来巩固统治才是首要目的吧?”
“也可以这么说吧。不过父亲,辽东的富庶是不争的实事。满人当初屡屡入关洗劫,那是因为他们不侍农耕,以劫掠为生。强盗就是强盗,再肥沃的土地对他们来说都是贫瘠的。但我们汉人不同,我们能在高山上开垦梯田,能在沙滩上开垦沙田。再贫瘠的土地我们都能变废为宝。您在营口时也应该看见了,那里如今商贾云集,繁荣富庶。如果没有我们汉人的建设,那个刚经历完战火的小港湾如何能有今天的繁华。”夏完淳傲然的说道。
“虽说我汉人百姓勤劳忠厚,但毕竟不是那些野人的对手。你也说了那些野人以掳掠为生,眼见我汉家百姓粮草丰盛,到时候定会派兵抢夺的。当年的满人不过只有数万人,还不是像赶羊一般将数十万的汉人百姓虏为奴仆。朝廷就算移民再多的百姓也没多大的用处。还不如老老实实地守在关内来得太平。”夏允彝苦笑着摇头道。虽然中原的军队消灭了曾经不可一世的辫子军,但关外游牧民族的强悍依旧是汉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父亲此言差异。凭什么一群好逸恶劳强盗能拥有如此肥沃的土地!而勤劳的中原百姓不但要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还要被那些恶棍肆意掳掠!我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付出了血汗,同样也会用血汗来守卫自己的家园。”夏完淳说罢,猛然抽出火枪道:“如果那些野蛮人还想像从前那般掳掠百姓,不劳而获的话。那就尽管放马过来吧!但先要问问我们手中火枪同不同意!”
无言以对的夏允彝,眼看着儿子一脸的煞气的模样,再望望车窗外赶着牛车,远远不断向东北地区腹地进军的移民。他忽然发现自己也正身处一场未知的洪流之中。无论是这场洪流的发起者,还是参与者似乎都抱定了极大的决心。任何阻挡在前面的东西终将会被这股洪流所吞噬。
第2节奉皇命黄得功赴京接家书吴克善朝圣
怀揣着对不可预知未来的憧憬,夏家人最终在指定时间抵达了沈阳城。由于夏允彝依旧还是待罪之身,因此他一到沈阳便被交接给了沈阳官府,等待抚顺来的官差将其押解往抚顺的流放地。夏母原本想随丈夫一同去抚顺,但最终还是被儿子劝阻了。毕竟比起小小的抚顺城来,作为辽蓟首府的沈阳无疑是要安全得多。而夏完淳也决不会放心把自己的老母和妻子留在辽东那些偏远的小城镇的。好在通过几个辽东籍战友的推荐,他很快就在沈阳城内找到了一处幽静的四合院。在妥善安置完家人后夏完淳终于得以安心地前往辽蓟陆军府报到了。
深秋的沈阳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由于这里曾经是后金的国都盛京,因此比之辽东的其他城市来这里无疑是多了几分庄重与肃穆。特别是那笔直交错的街道,总能给初来乍到者以整洁的良好印象。踏着枯黄的落叶,望着周围热闹的街市,夏完淳很难想象这座城市一年多前才刚刚经历过炮火的洗礼。更难想象这里曾经是满人的伪国都。事实上如今的沈阳城除了城中拥有浓郁满州特色的建筑外,已经很难感受到满人的痕迹了。街市上的行人均是汉人打扮,店家挂的招牌也多用汉字书写的。惟有偶尔从行人口中蹦出的几句番话以及那些宫高殿低的特色建筑,提醒着夏完淳这是一座多民族杂居的城市。
在向一队巡逻的宪兵询问后,夏完淳很快就找到了辽蓟陆军府。这陆军府本是伪清的兵部所在地。第四军团占领沈阳之后,军团长黄得功便将自己的行辕设在了此地。从那时起这里成了整个辽东军事系统的统帅部。而辽蓟陆军府也像它的主人一般,从头到脚都散发着肃杀的气息。这种气息让夏完淳觉得既熟悉又兴奋。却见他整整了自己的军装后,便大步走进了陆军府。
与夏完淳想象中的差不多,作为辽东军事中心的辽蓟陆军府忙碌而又严肃。院落中,长廊上,门厅里,不时的有身着军服手持文书的军官匆匆走过。不过总有几个军容不算整洁的军官会打破这种严谨的气氛。他们三三两两地谈笑着,并不时地发出爽朗的大笑声。对此夏完淳并没有太在意,他知道那些人大多是负责作战的前线指挥官。用不了多久自己便会成为他们其中一员的属下或是战友。
然而当夏完淳从这些个军官面前走过时,他们几乎同时停止了谈。开始以好奇的目光打量起他来。夏完淳心里清楚那些人是在注意自己的军衔。由于依照野战军的传统,炮兵、骑兵往往比步兵更有晋升的机会。而他原先所属的dú • lì教导骑兵团更是在女皇登基后被钦点为御林军。因此虽然现在的夏完淳不过才19岁而已。但在他到达辽东时,其军衔已然升到了少尉。一个少年顶着与其年龄不相称的军衔,自然会引来前辈们怀疑的目光。他甚至觉得那些军官会认为他是依靠某种关系才得到今天的地位的。这样的想法让夏完淳顿时就萌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羞辱感。却见他当下便攥紧了拳头,不过脸上却依旧还是保持着冷峻表情,在众人的目视下从容地穿过了院落。
不过夏完淳在院落中的受到的挫折似乎并没有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