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命运的抉择 > 第445节

第445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法与矛盾。却见她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后,反问道:“哦?难道那些条款只能针对朱明皇室,而不能针对本相吗?隆武帝、显德帝是皇帝,本相在登基后也是皇帝,又能有何不同呢?”

“大人,这当然是有差距的。朱明皇室刻薄寡恩,出过不少昏庸之君。这些无道的昏君乃是全天下最大的祸害。为了防止这些祸害进一步危害百姓与社稷,我等自然是要订立《宪诰》,让天下人以此为依据监督君主。但是您不同,大人您的英明,您的仁德都不是那些昏君可以比拟的。”黄宗羲激动的说道。

“黄大人说的是。过多的牵制与监督会让朝廷效率低下。最终也会妨碍到明君治理国家,指点江山。”陈子壮也跟着点头附和道。在他看来议会、宪诰虽能限制君主胡作非为。但从另一个角度也削弱了中央的实力。毫无疑问一个拥有议会、宪诰的朝廷,绝对比不上一个拥有明君的集权的朝廷来得有效率。

“二位真是太抬举本相了。说实话本相也是人,也会犯错误。二位与本相结识日子也不短了,应该知道本相也犯过不少错误。因此本相不可能做到圣人的水平。这样看来本相与那些昏庸之君一样,都可能因为自己的错误而给国家和百姓带来灾难。至于本相的子孙,本相就更不敢保证了。历代帝王中,往往只有开国之主,生长戎马忧患之中,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出生入死。而以后继承江山的君王,则大多是生长深宫,锦衣玉食,不辨五谷,不知百姓疾苦。因此作为一个开国之主,我也希望能有一份这样的《宪诰》来时刻敲打我的继任者。”孙露感触颇深的说道。既然她选择了称帝这条路,就意味着她的子孙将不可能过正常人的生活。而就孙露所知的历史来说只有顺从于宪法的皇室才可能生存下来。就这一点来说孙露也希望自己的子孙能明白这一点。

“大人严余律己,真是让吾等钦佩万分。其实我等也不是不想订立《宪诰》。只是希望您能将《宪诰》中的某些条款放宽一些。某些地方稍适修改一下。这不但是为了您与新皇室着想。也是为了我中华大地着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若是君臣之间的界限太过模糊的话,那国将不国啊。”陈子壮苦口婆心的说道:“就拿《宪诰》中分卷的次序来说吧。总章排首位无可非议。可紧接着却是‘国民’、‘司法’、‘皇帝’。如此排序草民以为颇为不当。这‘民’怎么能放在‘君’与‘法’之前呢。草民知道大人向来以民为本,以法为纲。可是就算如此也不能乱了君主与臣民之间的身份啊。依草民看来,大人大可将顺序改为‘司法’、‘皇帝’、‘国民’。如此一来既体现了您的大公无私,又不会就此乱了身份。还请大人三思而行啊。”

听陈子壮这么一说孙露只好在心中晦涩地苦笑了一下。在订立宪法时臣子一方拼命的为君主开脱,而君主却拼命地想要增加对自己的限制。想必如此诡异的立宪过程只可能发生在自己这里吧。不过事情虽是如此,但至少在陈子壮等人看来宪法是必要的。至于宪法定到何种程度便要依照这个时代的特点来划定了。就此来说陈子壮等人的建议还算是务实的。想到这儿孙露便欣然回答道:“恩,关于修改的事,还等司法院的初稿定完后再一起定夺吧。具体的内容到时候还是要请老师在旁协同指点。”

“是,大人。”陈子壮与黄宗羲异口同声地领命道。眼见孙露在这件事上没有太坚持黄宗羲紧接着又向孙露进言道:“大人,这《宪诰》虽已完成在即。可新朝的国号至今还没能选定。大人这新《宪诰》总不成还是象以前那般用干支来命名吧。”

“国号?”

“是啊,大人。您也应该选出新国号和新年号了吧。属下等还等着用新年号订立新皇历,新礼制呢。这事可万万拖不得。”黄宗羲急切地提醒道。他十分希望自己辛辛苦苦编撰的《宪诰》最后能以新朝的年号还命名。一旁的陈子壮倒是没显得那么心急。只见他跟着试探地问道:“大人,其实国号事几位大人的提案都不错。可是大人您却迟迟都未给我等回复。莫非大人您心中已有心仪的国号了?”

第二十八节天下之法

国号与年号确实是一直困扰孙露的一个大问题。正如陈子壮所言底下的大臣们确实拟订过不少国号给自己参考。由于历朝的国号,一般都源自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等等之类。当然也有过象朱元璋那般用白莲教宗教教义来命名国号的特例。(元末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而他的儿子韩林儿自称“小明王”。)就封号来说孙露目前还未加封新的王位,也未被授予九锡。因此众臣便想先拟订未来的国号,再让显德帝根据他们拟订的国号来给孙露封王。

由于孙露之前担任过两广总兵、湖广总督、隆武首相等职,所以众臣自然是提出了不少带有地域色彩的国号象是“越”、“闽”、“楚”等国号。还有人根据孙露姓氏或是杨家的姓氏,提出了“吴”和“隋”这两个国号。并建议孙露和杨家在祖谱上同东吴孙氏和隋朝的杨氏套关系。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人建议使用“宋”,原因是孙露当年是从河南一路南下广东的。而她本人也自称来自海外,既没家属也没祖谱,完全可以称自己是宋室流亡于海外的后裔。但对这些需要修改祖谱的建议孙露却显得颇为不屑。在她看来既然朱元璋都能老实承认自己的“小出身”。自己这个本就不想再造一个世袭皇室的人,自然是不会为了一个贵族的身份,而去篡改自己的出身,欺骗天下百姓。此外还有人建议过沿袭唐朝的则天武后用过的国号“周”等国号。

就孙露本人来说,她倒比较倾心于原来的国号“明”。日月之下皆我国土,与她心目中那个日不落的梦想颇为匹配。而且她也希望人们能明白政权的交替不代表国家的灭亡。但孙露的这个想法很快就受到了众臣的一致反对。在他们看来一个新朝沿袭前朝的国号不但不符合礼制,更是一种不祥的举措。这么做的结果将极大地削弱新皇的威严。会为日后新朝的统治埋下诸多不稳定的因素。再说复兴党的骨干们也不想留着“明”字国号来提醒他们曾经犯下的“罪过”。只有一个崭新的国号才能彰显出他们的功绩来。于是在如此一番反复争论后,国号的事情也就这样被耽搁了下来。眼见此刻的黄宗羲与陈子壮又重提国号之事,孙露知道这事不能再多拖了。于是她脱口而出道:“那就用中华吧。”

“中华?”陈子壮与黄宗羲忍不住和声惊叫道。陈子壮更是紧皱了一下眉头暗自嘟囔了一句:“怎么是两个字的国号?”

“不错正是‘中华’。关于国号的事情本相听取了诸位大人的诸多意见,自己也思略了不少日子。越、楚、吴等等国号都带有地域色彩,兼有偏安之意。不符合新朝如今广阔的疆域。而汉、宋、周等国号前人也都用过了。思来想去觉得还是‘中华’二字最为贴切。”孙露点头回道。象是怕陈子壮等人接受不了双字的国号,她又跟着补充道:“国号因力求贴切,寓意吉祥,至于字的多少并没有规定吧。”

谁知陈子壮倒并没有就此排斥这双字国号。却见他抚了抚胡须摇头晃脑地说道:“相传炎帝神农在一夜间造成了三座排空的天柱峰,怀中抱着一座石莲。天帝一见,万分惊喜,当即封炎帝神农为‘赤帝’。随后,天帝沿着天柱峰登上了莲花顶,腾云驾雾,升天而去。此便是‘三味生奇花’的由来。后人为纪念炎帝的功德,以此为典故称天台山的莲花峰称为‘中华’。因此我中原之地也别称为‘中华’。如此想来‘中华’二字却有道理。”

“恩,不错。昔日中华大地上诸部混居,其血缘宗族各不相同。因诸部共用‘夏礼’故称‘诸夏’,又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