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命运的抉择 > 第430节

第430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无背景,毫无血统可言的人,只因为一句“替天行道,顺应天命”就可以成为一国之君。这在讲究贵族血统的欧洲国家是难以想象的事。而在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却有着两个极其重要的传统:一是君师合一,以圣贤经传为工具,箝制臣民思想。另一是利禄引诱与生死、荣辱威胁相结合,纵横捭阖。两者往往交相为用。每当改朝换代或是政局大变动的紧要关头,后一条总是各项黑风恶雨的主要推动器。一旦当权者夺取政权站稳脚跟后,又会利用前一条来给自己披上合法合理的外衣。而孙露此刻就在经历这种极富中国特色的权利更替。

“陈先生说得太好了!孙首相您放心我等岭南诸省,不止是岭南诸省,包括安南、南洋诸国在内,全都会奉您为大明的正朔的。”当陈子壮眉飞色舞着发表完他的演讲之后,坐在孙露右手边的陈文豹头一个就向孙露信誓旦旦地保证道。与杨氏家族关系密切的陈氏家族一直以来都默默地支持着孙露。特别是陈家明这几年在南洋的经营更是粤党在财政上有力后盾。一旦孙露真的登基称帝,那将意味着陈氏家族也能成为皇亲的一支旁支。这对从来自岭南的陈氏家族来说不能不算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然而此时的孙露却微微一皱眉头摇头道:“诸位言重了。我乃是一介女流,又是明臣,这么做天下的百姓如何能服气啊。南京的皇储虽还未正式登基,又是个未满周岁的婴儿。但江南、闽北诸府都已奉南京的号令行事了。可见朱明皇室在天下百姓心目中还是中原的正朔啊。”

孙露的话音刚落,却见一个年轻后生突然起身拱手道:“首相大人多虑了。江南诸府奉南京号令只是暂时的权宜之计罢了。如今大人已经率仁义之师南下,我等自然不必再委身于黄氏妖女了。此乃江南及闽北各地官员士绅联名书写的情愿书,恳请孙首相以天下为重,救万民与水火。”

那人说罢便取出了一本厚厚的册子献给了孙露。孙露面不改色地接过了册子,在仔细翻阅了一遍后,点头感叹道:“我孙露何德何能,得江南父老如此厚爱啊。”继而她又回头打量了一番眼前的年轻人,开口问道:“这位公子起来吧。敢问公子尊姓大名?”

“回首相大人,小的不是什么公子,小的只是一介仆从。奉我家公子之命特来向大人进献情愿书。”

“哦,那你家公子又是何人呢?”孙露好奇的问道。

“回大人,我家公子姓王,名罡,乃是杭州商会的少东家。”

“王罡?王霖生的儿子?”孙露在心中将那个名字默念了一遍后,又微笑着向眼前的这个年轻问道:“你还没告诉你的名字呢。就算是仆从也该有自己的名字吧。”

“回大人,小的王茗烟。”年轻人一个抱拳自报家门道。

“王茗烟?恩,好名字。起来吧,相信你不会一直做仆从的。”孙露颔首示意道。

眼看着江南、闽北诸府都献上了情愿书,汤来贺也忍不住跟着向孙露进言道:“大人您瞧您现在可是众望所归啊。您就即刻下令过江吧。”

“恩,过江是必然的事。本相只是担心那黄氏会狗急跳墙,伤害被扣的大臣与藩王。”孙露担忧的说道。

“大人放心,陈大人他们自有范将军亲自带人解救。至于那些藩嘛……”说到这儿的沈犹龙停顿了一下,继而阴沉的一笑道:“俗话说得好: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既然黄氏所谓的zhèng • biàn注定是一场闹剧。那我们就让这场闹剧变得更有意义一些吧。”

第十八节血腥的闹剧(上)

对权力的渴望并非渴望有行善权力,而是渴望占有权力本身。被后世称为“庚寅事变”的zhèng • biàn就淋漓尽致地向人们展现了这一点。虽然从权谋的意义上来讲“庚寅事变”注定只能是一场可笑的闹剧而已。但这场闹剧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庚寅事变”无疑是将新兴的财阀势力与保守的缙绅势力拧在了一块儿。这两股势力纵横捭阖,相互合作虽只有短暂的一刻。而腐朽透顶的明王朝自甲申年后,也早就没有了自立能力。但与历朝所发生的zhèng • biàn篡权不同。此次的权利变更既不是因为流民泛滥所造成的农民起义;也不是出于少数集团的争权夺利。而是明帝国各阶层势力头一次为了“公共利益”向作为统治阶级的皇室叫板。

当然深陷事变之中的各色人等,并不知道后世的人们会如何评价他们。也没有意识到这一次的权利交替同以往历次的zhèng • biàn有何不同。正如历史上许多次重要的zhèng • biàn一样,谋划者只是依据各自的欲望,推动历史的车轮罢。最终为这些历史事件做注脚的是后世的文人们。他们依据各自的立场与需要给这些充满阴谋与血腥的zhèng • biàn,戴上“革命”的光环,或是打上“暴政”的烙印。有些人将成为英雄,有些人则注定会被历史所遗弃。

在“庚寅事变”中孙露似乎注定是要扮演一个胜利者的角色。无论这一切与她的初衷是否相符。她和她的追随者们最终都以吹枯拉朽似的气势打碎了帝党们最后的幻想。1650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数万装备精良的北伐军在第三舰队的掩护下顺利地从采石矶登陆。二十九日,京畿外围北部太仓、昆山诸府;东部重镇苏州、无锡、江阴、常州、丹阳、镇江诸府,相继开城接受首相节制。当晚,第十步兵师进至马群,与地方民团稍适交火后,直抵紫金山南麓。与此同时,第六兵师分兵进抵乌龙山、幕府山炮台。两山炮台守备相继率部投降。次日,两先头师会师攻克紫金山天保城,在控制了可以俯瞰全南京城的制高点后,孙露终于将大炮架在了帝党的太阳穴上。

此事此刻一身戎装的孙露正站在鸡鸣山上的北极阁中眺望着远处寂静的南京城。而此时南京城的外围却早已是战火连天,一片狼籍了。之所以会出现如此诡异的情景,完全是因为她的一道命令。原来明军在占领幕府山炮台后便就此停下了脚步。按照孙露的命令围攻京城的军队暂时停火一天。除此之外她还派遣了使者入城向帝党劝降。甚至还在陈子壮的指导下写了一份亲笔信上奏南京朝廷。以求向天下人表明自己作为一个臣子并没有不臣之心。只是希望朝廷能聆听一番自己的解释,不要被奸邪所蒙蔽。

孙露此举自然都是依照陈子壮等人事先的计划安排行事。这些老夫子书读得多,知道的“礼”当然也不少。要他们象蛮人一般带着大军直接攻入皇城,再将太后帝党一干人等屠杀干净,是万万不可能的。就他们看来篡位也要篡得有品位,篡得理直气壮,篡得符合礼数。陈子壮等人心目中理想的权利更替应该是充满儒家正统教条色彩的。身为良相的孙氏率军北伐驱除异族,光复汉人江山。但却被奸佞狐媚所忌惮,每每暗中对其施以暗箭。甚至以莫须有的罪名宣布其为叛逆。孙氏忍无可忍挥师南下清君侧。并在南京城外向皇帝哭诉其苦衷,请求皇帝能为自己做主。一为满周岁的婴儿自然是不可能为人做主的。这时候就需要宗室上台了。被孙氏的忠诚所感动的宗室除去了奸佞与妖后。最后决定将皇位禅让给更为贤德的首相孙氏。如此样板戏一般的“禅让”定能在儒家的史册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当然以上是陈子壮等人设想的完美状态。但如若芝兰等人拒绝开城的话,那眼前的城池在瞬间就会化为血与火的地狱了。一想到这些,孙露便觉得自己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挂有红月的新婚之夜。只是现在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了。当年的矛盾与意气都化做了今天的漠然与冷静。这是场一但开始就不容任何一方退出的战争,否则将付出血的代价。如果说孙露此刻觉得自己还有所亏欠的话,那就是她身边的这个老人了。这个苍老而又坚强的老人。这个从一开始坚定的站在自己这边的老人。却因为自己的犹豫而差一点被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如果不是萧云等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