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命运的抉择 > 第398节

第398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足啊?”多尔博也跟着忧心忡忡的问道。

“孩子啊,求人不如靠己,这里不是咱们的久留之地。当务之急咱们先要越过滦河与潢河,翻过哈剌温山进入大兴安岭,那里曾是咱女真古老的发祥地。别看咱们这次出关不过万把人,待到了大兴安岭的密林那里就是我们的天下。无论是汉人好,蒙古人也罢,都奈何不了我们。”多尔衮昂着头傲然道。也正因为抱着如此决心,他才会一咬牙选择丢弃北京城的顺治帝,独自率领自己的亲兵逃出关外。这么做至少可以不带牵挂地迅速绕过陆上关卡,翻越北方重重的险山厄水,回到大兴安岭的古老森林中修身养息。为此多尔衮甚至不惜背负上叛徒的骂名,也要放手一搏。想到日后艰辛的历程,多尔衮不禁语重心长地告戒多尔博道:“孩子你要记住,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只要能留下一点骨血,日后咱们定能重回中原,复兴我大清!这一天阿玛不能活着看到,但阿玛希望你能看到这一天。”

“是,阿玛。孩儿一定谨尊教诲,以复兴我大清为己任。您也一定能看见我八旗子弟重反中原,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那一天的。”多尔博咬牙切齿地信誓旦旦道。身处正白旗部的他至今还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亲多铎还活着。而他的其他几个兄弟姐妹,除了长兄多尼随同满达海部固守山海关外。其余几人都随母亲留在了北京城生死未卜。杀父之仇,毁家之怨,灭国之恨,就这样在这个13岁少年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

当多尔衮与多尔博迎着漫天风雪游荡在荒凉的草原上时,另一支清军的队伍也抱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踏着初春的积雪向着明军大营的方向行进。然而这支以索尼为首的清军并不是前去与明军决一死战,而是在王志林的指引下同前去明军大营馆大学士祁充格等等一系列文武群臣。甚至连汤若望神甫也加入了随行人员的行列。

这种政治事件本轮不上汤若望参与,但他在得知以及汤若望神甫为明、清双方牵头投降事宜后,便固执地要求一同参与。在思虑一番后,王志林终于同意汤若望的要求。毕竟受降满清如此大的事件能有一个外来者做见证,在将来也将是一段佳话。可汤若望的想法却同王志林截然相反。他始终不肯相信一向虔诚的王神甫会是南明的间谍。不能接受他利用了自己,利用了教会来掩盖其特殊的身份。汤若望坚信王志林是受了诱导才会做那种事情的。而他也正想见识见识那个引诱神职人员的究竟是个怎样的撒旦。想到这儿汤若望不由纵马来到了王志林身旁,不解地再次疑问道:“王,你究竟是什么人啊?”

“一个汉人,一个上帝的子民。”王志林表情坦然地回答道。

“可是王你为什么要做那样的事?我是说你为什么要利用教会来做间谍?”汤若望不甘心的问道。

“神甫,据我所知不少在东方的耶酥会士也为欧洲各国搜取东方的情报。甚至他们中的有些人还与东印度公司合作,不是吗?”王志林嘲弄地一笑反问道。

“哦,王,你不能这么说。那些同东印度公司合作神职人员已经背离了主的意志。他们已经堕落了。可你不同,王,你是那么的优秀,那么的虔诚。为什么要做那样的事情?”汤若望一个劲地摇头道。他实在是不愿意将王志林同那些与东印度公司狼狈为奸的神甫相提并论。但他还是忍不住问了那个问题:“王,他们是不是给了你许多钱?给了你很高的地位?”

“神甫,为自己的祖国效力是不求回报的。”王志林摇头否定道。

这下汤若望可就更搞不明白了。于是他以疑惑的眼神紧盯着王志林的眼睛,希望从中能得到答案。但他从王志林的眼中只看见了无限的坦然与自豪。却听此时的王志林突然反问汤若望道:“神甫,您来中国传教几年了?”

汤若望听罢楞了一下,他不知道王志林为何突然会问这个问题。但他还是老实的回答道:“屈指算来也有二十几年了吧。”

“来中国传教二十多年了啊。可惜,您到现在都没了解我们汉人。”王志林意味深长地一笑,说完便一夹马肚子窜到前面去了。

“汉人?难道我真的不了解汉人吗?”不明就已的汤若望低着头苦思冥想了起来。

而他与王志林之间的谈话,却被另一个汉人都听在了耳里。他就是范文程。却见此时的范文程绕有兴趣的纵马上前招呼王志林道:“王神甫。”

“范大人。”王志林礼貌地拱了拱手道:“刚才的话你都听到了?”

“是的。老夫都听到了。其实听王神甫刚才这么一说,别说是汤若望神甫,就连老夫这个汉人都发现自己并不了解汉人。”范文程抚着干枯花白的胡须,感叹道。

“哦?范大人你是汉人?”王志林轻描淡写地抬头反问道。

然而对于王志林带刺的反问,范文程并没太在意。或许对他来说这样的冷嘲热讽已经听得太多太多了。只见他抬头望了望云层密布的天空,思绪不禁又飞到了三十五年前。万历四十三年,时年仅18岁的范文程在沈阳县学考取了生员。正当他踌躇满志,决心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时候,灾难来临了。三年后,努尔哈赤带兵南下,攻克抚顺等地,大肆掳掠,并将所得人畜30万分别赏赐给有功官兵,21岁的范文程身在被掳之列,从而沦身为奴。之后的范文程几近周折沉浮,从一个奴隶一步步走到了满清第一文臣的地位。期间的辛酸苦楚只有他自己心知肚明。于是他自嘲地一笑道:“是啊,老夫是千夫所指的汉奸。确实没立场,也没面目再去同大明谈判。”

“范大人你应该是个旗人吧。”王志林昂着头认真的说道:“在你放弃汉人的矜持投靠满人时,就已经抛弃了自己汉人的身份,不是吗?作为一个手无寸铁的百姓被鞑虏俘获,被迫剃发易服充当奴隶,或许有这样那样的苦衷。但是主动投靠鞑虏,甚至为虎作伥接二连三地为鞑虏出谋划策,千方百计至自己的民族与死地。这么做还算是个汉人吗?范大人既然铁了心要做一个旗人,那就不必再在乎自己曾经的汉人身份。更不用为此感到有什么羞愧。”

王志林一番言辞让范文程一时间也不禁语塞了。沉默了片刻的范文程终于苦笑着开口道:“王神甫的言辞可真犀利啊。老夫甘拜下风。”

“没什么,在下只是希望范大人待会儿能以一个旗人的身份,好好地为你的主子求饶罢了。”王志林说罢便伸手指着远处的张家湾,傲然地说道:“瞧,范大人,我们的目的地到了。”

第四十四节北京方式

位于北京城东南的张家湾,因潞河、凉水河、肖太后运浪河、通惠河四水在这里汇合,自古以来就是水陆重要码头。由于张家湾是水陆码头,工商业兴旺,而且又有匪人来袭击,嘉靖四十三年,明政府便在这里建立起了坚固的城垣,并与通州城成犄角之势。城垣东南滨临潞河,引河水环城。分设四个城门,一为便门,其余皆为水关。然而随着明军的步步逼进,在兵力上早就捉襟见肘的清军根本无力坚守张家湾。明军几乎在兵不血刃的状态下轻易地就夺取了这坐京畿水陆重镇。加之其滨临运河,交通便利,明军很快便将大本营设在了此地。

从北京城到张家湾其实仅六十里地,但在索尼等人的心里却希望这路越长越好。因为一旦到达目的地他们将极其屈辱地同明军商讨投降事宜。然而再长的路终究是会有尽头的。当索尼一行人接近张家湾时,城外早就有一队锦衣怒马的卫队前来接应了。却见为首的一个明军军官礼貌的朝众人敬礼道:“诸位大人,首相大人已在城中恭候多时了。请随我来。”

“那就有劳将军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